视频栏目

孟群展望医疗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

2015-08-07 10:18:09来源:健康界

8月6日,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详谈"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如何创新发展。这也是2015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两岸四地电子健康论坛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

孟群指出,"十二五"期间特别关注医疗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开展了标准研发,标准的应用和落地。目前共发布和正在实施214项标准。为了促进标准的落地和互联互通,他们还开展了标准的成熟度测试,从数据集、技术规范、功能应用等方面促进信息化水平。标准成熟度测试共分成五级七档,由第三方严格测评。

在此基础上,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进行了"十三五"卫生信息化前期研究,并提出一个总的建议:"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依然要坚持46312的顶层设计,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投入机制建设,特别是法律法规和安全隐私保护方面。

"十三五"医疗卫生规划四大原则

孟群透露,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提出的"十三五"医疗信息化建设性方案,包括以下几点:1.要拓宽广度,扩大试点,强化应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2.要推进深度,面向公众,服务基层,普及居民健康卡;3.要提升精度,进一步推动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推进精细化管理;4.要加大力度,统筹组织领导,加强效果监测评价。

按照上述原则,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全面铺开,最终目标是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

以下内容根据孟群演讲整理而成:

依托区域卫生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如何落实中央、国务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流动的要求?

第一,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医疗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全民健康保障计划工程一期工程,总投入为4.9亿元。这是国家级医疗信息健康平台的总体设计,叫"1+6",以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为核心,依托于疾病控制、中医药、新农合等六个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一个医疗卫生的私有云。国家级平台通过和各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结合实现联通,同时形成一个互联网公有的云平台,向公众提供健康服务,与政府的网站群实现联通。

第二,"十三五"期间,我们提出一个数据交换与共享逻辑的架构图。以前业务系统都是垂直的,提高了业务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不能交互和互联互通。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强调国家医疗数据中心的数据汇总,主要通过省级医疗健康平台进行采集。这对六大业务平台应用提出支撑,要统一数据采集,分散业务应用。同时通过国家政务信息平台和其他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我们在加强国家卫生平台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加强省级卫生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流动中,我们重点加强远程医疗,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所辖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到县医院。县医院再和大型三级医院实现远程医院。县医院的平台也要依托于区域信息平台,它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纵向流动,要依托于三级平台的建设。

同时我们要加强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以及预约会诊、双向转诊等服务。

第三,目前很多省市正在实施和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这个项目很多省市通过云技术和平台技术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和落实这样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数据向下集中,服务向下延伸。

要发挥医联体的作用,需要使医疗联盟、医联体率先和所连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信息标准化和信息的交换。同时,医疗联盟集团主要和区域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连接。

区域检验影像病理中心建设是我们下一步建设的重点,也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的重要手段。区域检验影像中心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所辖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实现连接,提供整个健康管理和指导,从而对医疗机构建设提供大数据的支撑。

当前医师多点执业也是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重要措施。它也是依托于区域医疗信息健康平台,医师的相关资格和相关信息在区域平台都有。在规范和支持医生多点执业方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国家正在推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它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各个业务系统产生了大数据中心。我们将继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集成平台建设。

公立医院在综合改革中,实行新的薪酬制度。它的依据是医院的绩效服务评价,其中重要方法之一是基于DRG的医院绩效管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了很多数据,包括病案首页。病案首页又是形成DRG分组的重要来源和依据。通过分组调整,我们对医院的质量、效率才能进行评价,从而为医院、科室、人员以及病种进行评价。

分级诊疗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分级诊疗首诊在基层,我们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双向转诊,还要依托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由基层到大医院,再由大医院通过区域平台到康复机构,实现院前、院中及院后的连贯信息服务。通过区域平台及上下联动,我们还能实现远程医师多点执业。要想实现急慢分治,全科医师的慢病管理支撑是必要条件,这也可以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换和沟通。

在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特别强调电子病历的有效应用。目前,很多医院都建设了HIS系统。电子病历在如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上发挥作用,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现在我们特别强调电子病历的有效应用,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

第五,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国家药品保障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为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药物价格的放开发挥重要支撑保障作用。目前,国家药物综合管理平台已建立,截至7月底,国家药品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已经实现与17个省级招采平台的联通。按照规划,今年10月底,将与其余14个省市实现联通。也就是,药品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将率先实现全国联通,它具有八大功能,以分析、信息交换,研究和综合监管为主,它作为全民信息化保障工程的一个子平台和业务应用,已经纳入统一的顶层设计。

第六,国务院要求普及居民健康卡,实施惠民工程。在国家卫计委领导下,我们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的便民、惠民作用。李斌主任提出"三个一"工程,即每个家庭有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一位居民有一个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每一位居民有一个功能齐备的居民健康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个省实现居民发卡,6个省的居民健康卡平台已经实现国家级平台的联通,目前累计发行近1亿张。

第六,怎样进一步进行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与监管,我们建立了统计、直报和生命登记信息系统。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目前已经有这些相关数据的信息,同时我们加强和各个业务应用平台的联通,特别是将来国家医疗健康卡数据中心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和省级平台的对接,这样才能构成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

国家卫计委正在加快推进人口出生登记制度,我们2014启动新版的出生医学证明,目前北京等13个省份已建省级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国家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它将和省级出生医学管理系统实现对接。

另外,我们在全国建立了605个人群死亡监测系统,利用已有的病案首页、出生、死亡等信息加强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人均期望寿命、分病种费用、寿命损失等数据,它们对我们评价居民的健康数据,从而采取干预措施发挥了重要决策、支持作用。

新医改启动以来,我们在实施医改监测和评估。医改监测共有152项指标,从2009年到目前,涉及到13400家公立医院,它们分布在31个省份的33个地市,包括基层的、诊疗体系、药品、医保改革等各类数据。医改监测数据对利用这些数据决策、管理、规划和支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每五年进行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到2013年进行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它从需方角度、居民健康角度来评价医改措施、规章制度、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同时我们还产生很多专项调查。20年五次的国家卫生调查数据对我们的决策分析管理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国家正在实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我们正在建立国家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测信息系统,一期工程要建立44所委属委管医院、32家省级医院以及32家地市医院,共108所设点网络医院用以监测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同时,我们会选择300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形成400所~500所全国的设点网络医院,来支撑我们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套系统正在构建中,也把它纳入到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设计中。

它是作为一个子系统的应用。2014年年底,我们实现了44所委属委管医院的连通,通过信息系统把它们的9大类信息、295项指标定期传输给国家医疗健康数据中心,使国家卫生计生委更好监管和服务于委属委管医院,从而为制定政策、规划提供重要的支撑。

加强人才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国家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们已经构建了国家住院医师培训信息系统的原型,并已实现和省级招生和培训管理平台的对接。在顶层设计上,我们把该系统纳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作,在国家层面上它实现了和国家平台的对接,在省级层面上实现了和省级平台对接。

互联网+时代医疗要融合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医疗健康必须依托于互联网。我们的互联网已由单向互动的web1.0门户时代,发展到实时互联、各取所需的3.0大互联时代。这为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和广阔的市场。互联网+医疗健康包括4个基本要素: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以及云、大、物、移为手段和支撑,与传统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产生医疗健康服务的新业态。

互联网+医疗健康之所以火热,共有四大驱动:需求驱动(医疗服务驱动)、政策驱动、技术驱动以及资本的驱动。要真正改变过去以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向以人的健康为核心一站式服务的转变,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重大作用。

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着诸多痛点: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院就诊环境以及医疗效率亟待提高;"三长一短"也是现实;药价虚高、用药不透明;诊疗和康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节。互联网+要和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结合,产生变革和创新。互联网+可以突破传统医疗健康的服务圈,比如个人通过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产生大量数据,通过APP网络咨询实现自我的健康管理。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和二、三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分级诊疗。同时,院前、院中、院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一体化、连续闭环式服务,包括电商用药。

互联网+医疗健康要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无论是个人健康管理,还是分级诊疗、居家康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真正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分级诊疗,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健康管理。

如果我们换个思维,从互联网+医疗健康转换成医疗健康+互联网,会产生哪些新效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是互联网怎么为医疗健康服务。而医疗健康+互联网,主要是指医疗健康需要什么,互联网能做什么。这种思维的转变,在医疗健康+互联网这个环路中,各个角色诉求是什么:患者希望便捷就医,健康管理,个性化医疗提高服务质量;医生希望提升自我、体现价值,多点执业,个性化服务;医院提供优质服务,缓解矛盾;医保要控制费用,实现信息的共享;药企希望药品研发和精准营销;政府希望市场准入,行业监管。所以在医疗健康+互联网这个闭环中,医疗市场是以需求导向,需求第一。

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已进入新硬件时代,比如无人驾驶的小飞行器等。新硬件时代不仅依托于软技术,还要依托材料、技术。在新硬件时代,手术机器人、智能药丸,使医疗的诊断、检查、治疗一路透明化,它使医疗卫生服务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我们要看到新硬件时代的发展以及它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这样才能利用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为政策部门提供大数据的决策支持。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还是在融合创新发展。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池梦蕊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我国明确大病标准:发生高额医疗费就是大病 梁万年说,大病有不同的界定标准,而我们推行大病...【详细】
互联网+医疗的现状与运用 8月1日,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详细】
北京市首家老年医疗联合体成立 隆福医院昨天加盟北京医院医疗联合体,该医联体也...【详细】
医疗防疫心理疏导在天津推进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16日强调,卫生计生系统要...【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