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创意不断的移动医疗领域最近又出现了新玩法,10月15日,阿里健康、滴滴出行和名医主刀共同宣布,在10月18、19日两天,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个城市推出“一键呼叫医生,随车上门咨询”的免费服务。当用户处于上门医生的服务范围时,可以通过滴滴出行APP呼叫线上医生。医生电话沟通了解基本信息后,如果确认需要上门服务,会即刻搭乘滴滴专车赶到用户家中。据媒体报道,这次滴滴医生服务在四个城市各安排三辆专车,由三名固定的专车司机负责接送,四个城市参与的科室医生也不尽相同。据业者介绍,此次送医生上门的尝试,是尝试为城市内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婴幼儿或者发生外伤无法移动的病患,提供一种更加方便的服务方式。在下一个阶段,还将增加试点城市和服务人群。滴滴出行已经逐渐成为习惯,滴个医生上门服务,未来会成为可能吗?此举在业界引发极大争议。
◆正方 让求医问药更方便
看病难一直在中国医疗界饱受诟病,抢号不易、排队时长、看病时间短等都是患者的心头痛。用手机滴个医生上门服务,听起来吸引力十足。有观点表示,如果“滴滴医生”遍地开花,患者大概就不用披星戴月去大医院排队看病了,而“医闹”和“号贩子”也可能要失业了。互联网医疗还可能收到重构医患关系的奇效:“滴滴医生”推广后,患者和医生可以在线互给好评和差评,如此一来,医生脸难看恐怕将影响生意,患者病难看恐怕就进了黑名单,以后无论怎么呼叫也叫不到医生抢单了。
据悉,随着Uber公司在打车领域的成功,美国已经诞生了多家类似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如Pager是一家面向非急救病人,为纽约市内患者提供早8点到晚10点的“按需医生服务”的远程医疗公司。患者可以把医生叫到家里或办公室进行诊治。Heal则提供60分钟内医生上门问诊服务。每周七天早8点到晚8点都可预约。在付费方面,统一收费99美元。
赞同的观点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拆除医院的围墙,让求医问药更加方便。滴滴医生,将打破传统的就医模式,对医生放开自由执业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通过这种模式,医疗可以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质,医生也可以不用凭开药开检查单就获得丰厚报酬。
◆反方 上门医疗阻碍重重
虽然已经有国外公司先行先试,但反对的观点认为,滴滴医生模式在国内行不通。滴个医生上门,首先要突破法律的瓶颈。医生看病不能在注册地点之外的医疗机构看病,更不能在非医疗机构看病,这意味着,无论是网上问诊,还是上门服务,医生都得避开这条红线才行。
其次,有人认为,滴滴医生在商业模式上也走不通,专家平常看个特需门诊不过半小时即可收费300元,如果要跟随滴滴专车上门服务,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这个收费得收多少才能回本?如果价钱太过了,又有多少人愿意掏钱?
此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医生号脉打天下的时代,离了辅助检查就没几个医生能看病,把医生滴上门,能有多大意义?如果仅仅是初步分诊,最终患者还是要回到医院做最终诊治,医生上门就成了多此一举。何况大医院医生本来就稀缺,你还把他们的时间浪费在堵车上更是不可行。医药作家刘谦指出,医生上门不是不可以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依托社区医生在方圆几公里内为患者提供慢病服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符合国家政策,经济上和医疗上又有可行性。而此次滴滴医生上门的尝试,更可能仅仅是一次营销策划。
◆记者点评 谁来支付费用 谁在占用资源
互联网医疗的尝试值得鼓励,然而国情却不能忽视。相对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来说,在中国,医疗资源更加紧缺。让医生上门,貌似方便了患者,却势必要占用医生大量的时间。如果上门医生水平太次,只能是让百姓省了小钱花了大钱;而专家级别的医生上门,收费必然天价,即使这个代价,小部分有钱人可以承受,又有多少患者要去号贩子手里高价买号?从目前的报道看,试验阶段的“滴滴医生”是免费的,投入的力量也很小,确实更像是一次营销广告。阿里健康、滴滴出行和名医主刀三方共同在这次营销策划中捞取了“注意力”,但对患者来说,如果移动医疗仅仅是为了解决富人们的求诊舒适度,那么,对普通市民来说,又有何意义呢?
(记者 严慧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