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睡眠监测、计步器、卡路里消耗计算等功能的智能手环,近年来成为注重健康人士的“标配”。不少白领更是将智能手环的监测数据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健康的标准。然而专家指出,智能手环目前还未能扮演“私人医生”的角色,尤其是睡眠监测数据。
健康追踪不等于“健康管家”
如果你的身边有正在减肥又或是喜欢健身的朋友,他们的手上应该少不了智能手环。白领张小姐告诉记者,智能手环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生活小秘书,“每天我会关注自己的运动量是否足够,摄入的卡路里是否超标,尤其是睡眠质量是否够好,只要健康数据良好,我就会觉得自己在过一种健康的生活。”
然而智能手环是否就真的能充当“健康管家”的角色呢?智能手环数据的准确性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有资料显示,2014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曾进行实验,评估8款热门智能手环产品的准确率,结果显示,误差最小的为9.3%,最大为23.5%。
其实目前已经有不少睡眠专家也在关注智能手环的睡眠检测数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专科主任张湘民指出,不少市面上的智能手环是通过感应使用者手部状态而推测其睡眠质量的。这种手环在佩戴时往往并不能紧贴手腕,不可能检测到血氧饱和度,芯片位置也不固定,也不可能准确捕捉到脉搏。当使用者身体活动时,手环默认其是浅睡眠,静止时则默认是深睡眠。基于这种原理的“睡眠检测”实际只能算是一种“睡眠推测”,并不具有科学性。
过度追求深度睡眠适得其反
如果连续出现深度睡眠时长时短的情况,许多人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睡眠质量出现问题,专家认为,只要在睡醒后有轻松和愉悦感,一般没有必要专门检测和记录自己的睡眠状况。
张湘民指出,医学上判断质量好的睡眠中,深睡眠应该占25%以上。但是如果过度纠结深度睡眠的时间,睡眠质量反而可能变得更差。
其实相对于深浅睡眠数据而言,血氧值的变化更应该关注。睡眠时血氧含量高则说明睡眠呼吸顺畅,血氧含量低则说明呼吸不畅,可能有睡眠呼吸障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池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