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继埃博拉后 寨卡病毒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2016-02-03 08:40:05来源:法制晚报

当地时间2月1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在巴西密集出现,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联系。

传染病学专家、英国匹兹堡大学阿梅什·阿达尔加博士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发育中的胎儿较为脆弱,最容易感染寨卡病毒,而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研发则需要数年时间。

我外交部2月1日表示,中方密切关注寨卡疫情情况和防控进展,支持拉美国家防疫努力,愿同拉方开展合作。

世卫宣布:寨卡疫情构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专家评估及证据分析,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当天表示,巴西最近密集出现的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地区构成公共健康威胁。世卫组织当天就寨卡病毒问题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会议结束后说:“尽管还没有得到科学证实,但孕期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症存在高度可疑的因果关系。”

这是世卫组织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再次宣布出现“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陈冯富珍表示,考虑到寨卡病毒传播方式、蚊媒的广泛分布、缺少疫苗及快速可靠的病毒检测方法、新传播国家的人群对病毒缺乏免疫力等,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受到进一步关切。

陈冯富珍呼吁,对于寨卡病毒暴发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需要国际社会协调应对,减少受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的国家面临的威胁,降低寨卡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该委员会建议做好对小头症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监测标准化及强化工作,尤其是在寨卡病毒传播和存在传播风险的地区;加强对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密集出现的病原学研究,确定是否与寨卡病毒存在因果关系或其他关联。

此外,作为预防性措施,世卫组织建议加强对寨卡病毒传播的监测,推动落实控蚊及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孕妇获得必需的信息以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目前,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但世卫组织表示,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的旅行者应获得潜在风险提示,以采取措施减少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机场和航空工具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中方表态:愿同拉美国家合作应对寨卡疫情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密切关注寨卡疫情情况和防控进展,陆慷说,近期,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也有输入病例报告。中国有关部门正在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情况和防控进展,已提醒近期出国的,以及目前身处疫区的中国公民关注疫情发展,并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

陆慷表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卫生领域合作基础良好。中方支持拉方的防疫努力,愿同拉方开展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专家说法:胎儿最易受伤害 疫苗研发需要数年

针对寨卡病毒是否有传入中国的可能性以及疫苗研制等问题,法晚记者采访了传染病学专家、英国匹兹堡大学的阿梅什·阿达尔加博士。

阿达尔加向记者表示,寨卡病毒是有可能扩散传播至中国的。他说,这是因为有很多中国游客到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地区旅游,并返回中国,而如果这些游客感染了这些病毒后又被本地的蚊子咬到,病毒则能够随之在本地的蚊子中“播种”传播。

阿达尔加认为,这一病毒传播如此迅速是因为西半球的人口对于该病毒没有免疫力。阿达尔加说:“伊蚊是一种繁殖迅速的‘传染病的传播者’。此次寨卡病毒疫情暴发如此严重是因为这一病毒与导致孕妇腹中的胎儿产生并发症有联系,而且该病毒还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存在可能的联系。”

对于被寨卡病毒感染后的初期征兆,阿达尔加表示,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大部分人并没有任何症状,而少部分感染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烧、发寒、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头疼或出疹。

目前,已有报道称科学家发现“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可能已扩散至普通蚊子,也就是库蚊。对此,阿达尔加认为,这一事实还未被证实。

阿达尔加说,发育中的胎儿似乎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力最低,最易遭受伤害。“目前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努力研发一款抵抗寨卡病毒的疫苗。现在,众多专家都在努力研究抵抗寨卡病毒的疫苗,疫苗研发的途径主要是在相关病毒本身基础上进行的。”阿达尔加说,同时他认为,疫苗的研发需要一定的过程,这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

对于有效防止寨卡病毒进一步扩散的措施,阿达尔加表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被咬是主要的、最有效的减缓寨卡病毒传播的途径,而这就需要另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伊蚊的数量。阿达尔加建议,人们到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地区旅游或居住时,一定要做好驱蚊、灭蚊工作,尽量避免被蚊子叮咬,从而避免感染寨卡病毒。

“源”因推测 英媒称转基因蚊子是罪魁祸首

由埃及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从南美国家巴西暴发,目前正在欧洲和美洲多个国家进一步扩散。据英国《镜报》1月31日报道,批评人士认为,寨卡病毒暴发的背后,罪魁祸首可能是转基因蚊子。

2012年,巴西生物科技专家为了应对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曾培育出一种转基因蚊子并投放到大自然。这种转基因的雄性埃及伊蚊携带了一种特殊基因,它们与大自然里的雌性埃及伊蚊繁殖的后代无法活到生育年龄。这个项目开始之初,专家们就对其表示出担忧。他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潜在的不良后果。

文/记者 黎史翔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世卫组织:全球将迎来有效埃博拉疫苗 7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波勒·基尼...【详细】
中国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获验证 15分钟可测出 ​记者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获悉,在中国科学院院长...【详细】
中国自主研制埃博拉疫苗"上临床" ​塞拉利昂当地时间10日上午,中国自主研制的重组...【详细】
埃博拉病毒可在康复者精液中存活9个月 电据外媒报道,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可...【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