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宣传增强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意识
艾滋病知识讲座暨检测活动在首都医科大学成功举行
在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为了在高校学生及更广泛的人群中宣讲艾滋病预防知识,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功举办了"携手抗艾 重在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暨检测活动。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艾滋病处项目负责人张蕾、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主任李洁、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令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倡导与信息实习生黄亚阳出席活动并发言。
马迎华:警惕青少年患艾滋病
"在对青少年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男同学生艾滋病知识很高,但是防护意识很低,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马迎华向在场听众展示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调查情况。
马迎华说:"由此可见高校对艾滋病教育的普及性和深度不够,青少年需要提高意识,意识到这个病也与他有关,另外还要宣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与此同时,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等各部委联合推动"六个一"活动。马迎华介绍说:"普遍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机制,召开工作视频会议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设立高等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工作和青春红丝带进校园活动,在课程设置上开设艾滋病与性健康课程,同时修订学校预防艾滋病多媒体资源库,从学生的性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渐渐影响学生,把'抗艾'变为'防艾'。"
孔令坤:青少年多元性别群体更敏感
长期从事抗艾工作的孔令坤表示,青少年多元性别群体可能更加敏感。孔令坤说:"男男性行为传播比例逐年增加,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10年至2015年间,男性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增加了12%。"
数据显示,艾滋病在性少数群体中的传播正在扩大,其中在跨性别女性人群中更为突出,最近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这类人群中有16%的HIV感染者。
三种渠道 科学检测艾滋病
讲座结束后,一直专注于公共艾滋病预防的留学生潘炜,今年加入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他和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志愿者们义务为现场听众进行HIV免费检测。
"今天检测的人真不少,"潘炜更换登记表时感叹,为了不泄露检测者信息,工作人员需要边登记边遮盖,十分辛苦,"在手机等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人人都能增强艾滋病防控意识,我们的工作会格外有意义,而且更加轻松了。"
经过整场活动,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性传播风险,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需要养成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检测艾滋病有三种渠道。
第一种是自愿咨询免费检测。被检测者要带好身份证明,因为疾控中心的采样人员要核实身份,以便登记处理。结果出来后,如果呈阴性,就告诉患者;如果呈阳性,需要转高一级的CDC实验室确诊,如依然呈阳性,报告会流转至专业咨询员,对被检测者提供心理辅导,以及治疗指导。
第二种是到医院自费检测,正规医院一般是通过抽血检测艾滋病,准确程度较高。
第三种是HIV试纸自测艾滋病。由于每一个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存在一个"窗口期"。所以自测后还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据悉,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家宣教中心、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高校防艾基金、艾伯维专项基金和佑安医院的大力支持。
推荐阅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