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香的藕煨汤,是家喻户晓的湖北地方特色菜。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全国人民吃的藕,超过80%的品种都是在湖北武汉培育出来的。
在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罗家村,“藏”着一座国内第一、世界罕见的水生蔬菜“基因库”——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本期前沿,就带你走进圃里看资源。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质资源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育种水平的高低和所育出品种的优劣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占有量和种类。
尽管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大部分源于我国,且我国水生蔬菜栽培的面积也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却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随着新品种的推广等诸多原因,许多优良的农家品种资源面临着被替代而消失的局面,部分资源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因此,建立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系统收集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显得十分必要。
据了解,为提升湖北武汉“菜篮子”供给能力,自1990年由农业部正式挂牌成立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以来,该市相关部门便开始深入全国20多个省市及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一带,收集和保存莲藕、茭白、芋、菱、荸荠、慈姑、水芹、芡实、豆瓣菜、蕹菜、莼菜、蒲菜等12类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目前,资源圃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1800余份,成为目前世界上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单位,也为武汉种业迈步“高精尖”领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攻克多个育种难题
6月的正午,太阳炙烤大地,在位于江夏区的“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一处池塘边,高低均匀的大片荷叶齐放,偶尔一两个长得高的荷尖探出脑袋,似乎在为今年的莲蓬长势报喜。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我国水生蔬菜学科带头人柯卫东曾公开介绍:“我国有13亿人,耕地面积也就18亿亩多一点儿,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但我国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水面资源十分丰富,我觉得发展水生蔬菜大有可为。对于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更是如此。”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水生蔬菜的种质资源却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在柯卫东看来,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育种水平的高低和所育出品种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占有量和种类。
自武汉市创建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开始,莲藕、茭白、芋、荸荠、慈姑、莼菜、芡实等水生蔬菜齐放,其遗传育种、脱毒快繁、栽培等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就一直成了科研人员的心头事。
目前,该资源圃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1800余份,成为世界上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单位。柯卫东还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对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累计获得第一手科研数据30万个以上,为水生蔬菜的育种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材料。
柯卫东曾表示,水生蔬菜的科研力量,武汉当属全国第一,因为我国惟一的国家级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就坐落在武汉。先进的科研水平,加上湖北“千湖之省”独特的水资源,该省水生蔬菜种植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鄂莲系列中的莲藕新品种也已在技术上取得耀眼成绩。据武汉市菜科所水生蔬菜研究室相关人士表示,“鄂子莲1号”的选育填补了鄂莲家族中专产子莲品种的空白。该品种属无性繁殖,农民不用每年购种,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除莲藕外,柯卫东及其团队还开展荸荠、芋及慈姑等水生蔬菜的技术研究。其中,荸荠、芋组培快繁技术已经开始产业化应用。同时,该团队还利用杂交育种、混合选种、单株选种等方法,选育20多个水生蔬菜新品种。
“水生蔬菜大部分为无性繁殖作物,只有莲藕等较容易采用杂交等有性育种技术,而茭白、芋、荸荠、慈姑、水芹、莼菜等作物主要依赖自然变异进行新品种选育,品种更新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产业发展。”柯卫东介绍,他们创新了芋、慈姑、荸荠、莼菜、水芹、芡实等水生蔬菜杂交育种等有性育种技术,打破了我国在这些作物育种技术方面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填补国内空白。
近8成莲藕品种“武汉造”
作为我国水生蔬菜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莲藕每年全国栽培面积在500万亩左右。莲藕传统留种方式是在田间留种,不仅种藕采挖和运输费工、费力、耗损大,而且栽植用种量大。且莲藕茎尖极容易受到污染,培养茎尖容易变褐,茎尖分化和继代增殖速度慢。
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柯卫东和他的团队探索研究出微型种藕繁殖技术,使得莲藕生产用量由每亩250公斤降低至25公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莲藕种苗用种量大、难于长途运输等生产难题。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今,全国餐桌近8成莲藕的品种是武汉培育的,武汉市研发的鄂藕新品种可确保全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莲藕。”这让柯卫东感到自豪。
据了解,鄂莲系列中的莲藕新品种已成为国内莲藕的主栽品种,新品种已推广至国内20余个省市,产区覆盖率可达80%以上。前几年审定的“鄂莲8号”,是抽“藕带”生产的首选品种;2014年审定的“鄂莲9号”又称“巨无霸”莲藕,是高产方面的突破性品种;2015年审定的“鄂莲10号”,在早熟方面亦有不俗表现,是极早熟品种。
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在某些作物领域,中外种子经营推广企业的定价存在着巨差现象,如一些蔬菜、瓜果、牧草等种子产品的价格,外资企业往往比国产企业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洋种子在国内掘金的说法屡见报端。这些中外价格巨差的作物品种占国内整体种植面积比例虽然不高,但外资控制了这些作物种子的主导权、定价权,如果再以其垄断技术优势,将农业种子价格继续提升,我国农业种子产业中部分作物种子市场的经营利润将可能会被外资大量取走,相同类似作物的国内种子逐渐退出市场后,我国用种农民也不得不承受部分外资种子“一颗种子一克金”的后果。
“一方面,外资进入将世界先进的农业种子科技和产业经营方式引入我国,给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另一方面,全球时而爆发粮食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国际形势,国内土地、劳动力等农业资源紧缺以及不确定因素压力增大,如我国农业种子资源受到外资控制,将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据武汉市一位从事种业工作多年的相关人士介绍。
这位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市场形势更加复杂,继续建立完善种业安全保障制度日趋紧迫,需要从完善公益机构的种质资源保护职责、推进企业的市场化科研育种能力、完善有关外资种业经营的安全审查制度、加快打造具有核心优势特色的种子企业等方面出发,保障种业安全。”
受外资种子企业的竞争影响,原本我国农业种子粗放型经营的推广模式也正在向更优更好的集约型服务理念转变,甚至有一些在外资种子企业工作过的精英也纷纷回流到国内企业来。虽然目前外资种子在我国部分作物种类上的市场占有率呈逐渐提高的状态,却还没有出现达到导致这些种类自主权整体危险的程度。
而且,农业种子对本土适应性要求较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种植其他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品种时,都需要经过本地驯化和适当改良。外资种子进入我国后,对我国农业生产中作物品种资源的丰富、种业发展中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消费需求层次的多样化还是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中国第一咖啡小镇的困顿与振兴——来自海南省万宁市兴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