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大脑“红绿灯”失控导致社交恐惧

2019-04-01 14:57:22来源:健康报网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生机制不甚清楚。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徐晗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神经环路中的“红绿灯”——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失效,导致了社交恐惧行为。近日,国际知名期刊《神经元》报道了这一新发现。

徐晗团队首先自主研发了一套小鼠条件性社交恐惧造模系统。经历过社交恐惧条件化的小鼠对同类小鼠表现出强烈、持续的社交恐惧和社交回避反应,但不伴有广泛性焦虑和抑郁样行为。运用条件性社交恐惧小鼠模型,科研人员发现,当实验小鼠经历社交恐惧表达后,前额叶皮层有大量c-fos激活,而用药理学方法失活前额叶皮层则大大降低小鼠的社交恐惧程度,表明前额叶皮层直接调控社交恐惧的表达。研究还发现,当社交恐惧发生时,前额叶皮层表达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的抑制性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发放活动显著下降,而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显著升高。进一步的药理遗传学实验证明,上述现象导致了小鼠社交恐惧的表达。

神经元好比神经环路中的“红绿灯”,当“绿灯”PV神经元正常工作时会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性,从而防止社交恐惧的发生。那么,是什么破坏了PV神经元的抑制性作用呢?徐晗团队发现,在社交恐惧发生时,表达生长抑素的抑制性神经元活动水平显著升高,而表达舒血管肠肽的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却没有变化。他们运用一系列药理遗传学实验证实,前额叶皮层SST神经元活动的升高抑制了PV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使得兴奋性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进而导致社交恐惧行为的发生。

“研究团队将针对社交恐惧症的神经机制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系统性研究,为临床上开发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徐晗说。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内容...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