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微信中热传的所谓“塑料大米”制作视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微信进行专题辟谣,以充分的事实证据证明,该视频只是一个塑料加工行业最常见的造粒过程,而并非视频所称的“制造‘塑料大米’”。
近期,在微信传播的一段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的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此视频震惊了不少网友,并引起广泛转发。而事实上,“塑料大米”是流传多年的老谣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随后演绎出多种版本,国内外多家媒体均对此进行过查证辟谣。2011年,国内外社交媒体出现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非被当作食物。2015年网上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被媒体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是真棉花。2016年10月,“塑料大米”谣言死灰复燃,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11月,塑料加工大米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2016年,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每袋50千克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12月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的 “塑料大米”事件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一位塑料行业人士表示,这段网传视频是常见的塑料造粒过程。视频中所用的设备是在塑料行业中很常见的塑料造粒机。工厂把回收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储存、运输。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的价格为每千克不超过5元。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
腾讯较真平台也指出,拿塑料颗粒“假冒”大米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若将其泡入水中,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美国辟谣网站“谣言粉碎机”曾对“塑料大米”进行调查后表示,在所有传播“塑料大米”的国家,没有证实发生过一例消费者分不清真实大米和塑料大米的情况。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