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伙伴都说,今年“塑料君”的点儿有点背。“塑料紫菜”的谣言还没有消散,一段“粉丝是塑料做的,还烧得起块块”的视频又在朋友圈“走红”了。
网上最近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一位女子拿出打火机点燃粉丝,粉丝边燃烧该女子边说:“这些粉丝燃烧得这么快,含有荧光剂,都是塑料做的。”一时间视频疯转,不少大爷大妈纷纷用这个办法去检验真假粉丝。但经专家辟谣指出,用燃烧的办法鉴别粉丝成分及好坏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依据的。粉丝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淀粉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易于燃烧,与粉丝的品质无关。
从“塑料紫菜”到“棉花肉松”,再到“燃烧的粉丝”,“舌尖上的谣言”千变万化,为何能在朋友圈里“屡辟屡传”?碰到这些朋友圈里的谣言,我们该怎么防范?新华社记者24日专访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听听她对“舌尖上的谣言”怎么说——
从“塑料紫菜”到“棉花肉松”:露出一只手、有图无真相
颜江瑛:最近大家看到的“塑料紫菜”“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等这些视频,可以明确地说,都是网络谣言。它有个共同的特点:人不露面,只露出一只手,这样的谣言有图,但是没有真相。这样来源不清、没有明确出处的,大家一般不要轻易相信。因为我们有很多权威的渠道,大家能获得食品安全的权威信息,比如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大家关注的食品安全信息,在网站上都能获得。
谁是谣言制造者?视频幕后有利益链条
颜江瑛:我们在“塑料紫菜”谣言上,能够看出有一个利益链条的黑手在推动。当谣言发布出来以后,当时就有发布者给福建一家紫菜的生产企业打电话,说:给我打多少多少钱,我就不传播这个信息。可见“塑料紫菜”这样是为了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而进行的谣言传播。这实际上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目前,被敲诈的紫菜生产企业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已经锁定了几个可疑的犯罪嫌疑人。
谣言来了怎么办?科普+法治两手抓
颜江瑛:对于网络谣言,我们首先一定要用“正言”压缩谣言的生存空间。什么是“正言”?政府的权威信息发布就是“正言”,像我们食药监总局的网站、微博、微信,这是“正言”获取的正确渠道,我们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另外,我们也要做好科普的宣传,因为要让公众科学地辨识、抵御谣言,科学的素养非常重要。第三,及时打击、粉碎谣言。如果辟谣及时,也能够让谣言的危害降到更低的水平。同时也要用法律的武器来打击谣言,对造谣者追究他的责任。我们也能看到地方各级部门也对造谣者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怎么保卫爸妈的朋友圈?养生节目要当好传播者
颜江瑛:对于老年人,我们怎么去保护他们免受谣言困扰?我们在微博、微信上加大科普传播的力度和权威信息的发布,这种方式更加贴近公众。我们还在微信上开辟了“你问我答”的栏目,通过大家关心的话题,主动引导公众。另外我也建议,子女应该更好地、用适当的方式传播科学的信息,去影响老年人。有些老年人喜欢看电视台的一些养生节目。这些养生节目在传播养生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多求证,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积极支持这样的媒体传播科学的信息。作为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感觉到把握不好,也要多求证,让正确的、科学的信息传播出去。我还有一个倡议,一些社区和街道也可以开展一些健康科学知识讲座,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企业做一些企业广告的同时,它们也可以附带着把一些食品安全的信息传播出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