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大病有高风险,却不知小病也会带来大麻烦。腰背疼痛就是这样的“小病”。近日,《欧洲疼痛杂志》刊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一项新研究称,腰背疼痛不容忽视,会让老人的早亡风险增加13%。
腰背痛被大家忽视了
保罗·费雷拉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4390名70岁以上双胞胎的死亡率和脊椎疼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没有腰背疼痛的研究对象相比,患有腰背疼痛的人早亡风险高出13%。保罗博士表示,虽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但腰背疼痛是身体机能出问题的重要信号。
刊登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研究,分析了1990~2013年来自188个国家的流行病学数据后发现,腰背疼痛已进入最常见疾病名单,还位列致残疾病前10位。
“腰背疼痛人群在我国也很庞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王锡阳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如今,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肩周炎高发,二三十岁的白领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病找上门,多种疾病和不良习惯都可能引发腰背疼痛。
然而,多数人没有重视和积极应对腰背疼痛。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虽然腰背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大多数英国人并没寻求诊断,只是一味地吃止痛药,发现不起作用后,人们便会陷入焦虑和痛苦,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剧病痛。王锡阳指出,我国也是如此,临床中常见不及时寻求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的例子。在他看来,澳大利亚最新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提醒大家,腰背疼痛可能影响全身健康和生活质量,不容忽视。
有些疼没那么简单
王锡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许多疾病都会引起腰背疼痛,局部病变占多数,可能与腰背部长期负重、结构易于损伤有关。但有些疼痛则没那么简单,可能是脊柱、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患病信号。一般来说,引起腰背疼痛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7类。
不良姿势。不仅上了年纪的人,很多20~40岁的青壮年也会频频腰背疼痛,不良姿势是重要诱因。很多白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还不注意姿势,含胸驼背;下班回家后瘫在沙发上,东倒西歪,腰肌劳损、脊柱侧弯等问题便会找上门。
脊柱疾病。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比如软组织炎症、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以及脊椎神经病变都可能导致腰背疼痛,患者不但伴有长期疼痛,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疼痛可能沿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一直连到脚趾。
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流失加快,如不注意补钙和运动,就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而腰背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具体表现为:站立、久坐后疼痛加剧,坐下、躺下后减轻;日间疼痛轻,夜间、清晨重;和腰椎病、颈椎病不同,这种疼痛位置不固定。
消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引起腰背疼痛的病源之一。经检查,如腰背骨骼没明显疾病,就要高度怀疑是邻近消化器官病变导致的放射性腰背疼痛。有些急性腰背疼痛可能由急性胆囊炎、十二指肠溃疡或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引起,慢性腰背疼痛则需警惕胰腺癌。
泌尿生殖问题。肾炎、盆腔炎、子宫肌瘤、泌尿结石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可引发腰背疼痛,主要表现为酸胀、下坠、腰肌无力等,睡觉翻身疼痛加剧。
心脏病前兆。美国研究发现,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发病前1个月可能出现腰背疼痛等预警性症状。
癌症转移。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要及时排查癌细胞是否发生骨转移。
别用止痛药硬扛着
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亓云龙指出,大部分腰背疼痛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得到缓解,除了临床上常用的牵引、理疗等方法,适当锻炼才是缓解腰背疼痛的最好方法,推荐大家三种运动。
瑜伽。英国研究发现,腰背疼痛患者每周参加一次瑜伽练习,持续3个月,减轻疼痛的作用优于药物治疗和理疗。
游泳。研究发现,长期久坐的人如每周都能游泳几次,两个月后,腰背疼痛就会明显减轻。
球类运动。建议腰背疼痛者平时多进行抬头挺胸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可充分调动背部骨骼和肌肉,缓解酸痛不适。如没时间打球,挺直腰板仰望天空也行。
除了运动,王锡阳表示,大家还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1.不要久坐、久站、久弯腰,每坐或站20~30分钟就要活动3~5分钟,站起或坐下动作要缓;2.工作间隙坐在椅子前端,用上身倚着座椅靠背,十指交叉,双手伸过头顶,用力向后伸去,尽量使上身与水平呈45度角,有助于释放脊柱压力;3.少提重物,若非提不可,一定要摆正上身,并弯曲双膝,缓解腰椎压力;4.接电话时最好用耳机,避免一直歪着脖子。
两位专家特别提醒,是否腰背疼痛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特别是老年人,更要重视。若腰背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伴有发烧、畏寒等症状,或白天疼痛不明显,夜间加剧,就要尽早就医。
专家最后强调,大家千万不要轻易服用止痛药物应对腰背疼痛。悉尼大学研究发现,常见的非处方止痛药只能使1/6的腰背疼痛有所缓解,服用不当还会导致胃溃疡等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