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明年就把退休办了,要规划养老的事情了,以后冬天想去暖和一点的地方住。”在长沙一所高校工作的陈茜前不久在海口买了房,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了安排:海南岛上过冬天,其他时间住长沙。
陈茜做出这个决定的一大原因是中国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的逐步落地。截至2017年4月底,海南省异地就医结算合作范围扩大至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3个统筹区。
三年前,家住河北承德的闫胜开离开老家,来到北京照顾孙子。闫胜开说:“以前我想等孙子上小学了就回老家去养老,不过现在在北京也能领到养老补贴,而且这边医疗水平更高,以后就打算陪着孩子一家人都在北京了。”
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2016年6月,京津冀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户籍壁垒,形成“一省两市”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无论是像陈茜这样的“候鸟式”异地养老,还是闫胜开这样的“老漂族”,又或是有些老人来到户籍地周边城市,住进床位充足、设施齐全的养老机构,中国的异地养老人群正逐渐增多。
此前,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7.2%,达近1800万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首席专家陆杰华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人口迁移与流动频繁,老人们的养老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异地养老这一自发性的行为要早于政府配套政策的出台。
回望过去数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异地养老的便利化。
2014年3月25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将“建立医疗信息化系统,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纳入其中。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截至2017年5月5日,除西藏外,中国各省份均整体或部分接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开通160个地区和1008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陆杰华表示,除逐步打通异地医保结算通道外,政府还应从制度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比如破除异地养老的户籍壁垒,提升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让公共服务不因与户籍绑定而缺失,提升异地养老群体的“获得感”。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黄石松指出,信息化建设将会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扫清技术障碍,但实现这一目标更需在政策、管理、资金、人员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层面深入探索。
“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就好比高速公路网,政府的着力点必须是把各项政策打通,让政策接轨,这样才能让好的养老服务‘跑’得通畅,也才能更有利于异地养老。”黄石松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