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医学史专家齐聚北京,通过“跨越文化与疆界的历史经验”共议全民健康。9月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该院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医学史学会学术会议分会场上表示,在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个体化的辨证论治、突出“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积极预防、复方治疗、非药物疗法等等,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和方法历久弥新,引领先进医学的发展方向。当日,来自意大利、美国、阿根廷、希腊、土耳其、墨西哥、拉脱维亚及国内代表等50多人出席。
据介绍,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在中医药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教授因青蒿素的发现荣获了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我国有悠久的治史传统,早在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就有《扁鹊仓公列传》。张伯礼表示,作为我国唯一从事中医史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该所专家取得三个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世纪初该所前辈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是中国医学史学科的奠基性著作;20世纪末问世的《中国医学通史》,是中国医史学科发展的里程碑巨著。新世纪初,该院领衔编纂的《百年中医史》,记录、研究了1911年以来中医药走过的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为今后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当代中医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而位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国医史博物馆建于1982年,按历史朝代的时序展出近千种文物,如骨针、中药标本、《王肯堂画像》、《采药图》、《内景图》、《灸背图》、蒋兆和系列名医画像等。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史陈列馆建于2015年,陈列展出220种有代表性的实物,如《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签名簿》、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名老中医手稿、处方签、手术器械、青蒿素结晶样品、青蒿素系列药品等。
据悉,2017年9月7日-1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医学史学会学术会议是由国际医学史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承办,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协办。国际医学史学会成立于1920年,拥有800多位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会员。本届大会是国际医学史学会第一次在东亚地区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分别讨论了中国医学史、替代医学与补充医学史、丝绸之路上的医学与疾病史、医学教育的历史等诸多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