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出版社撤回107篇论文的事件正在迅速发酵,引发学术界业内强震,甚至有媒体曝光了涉事医生的具体姓名和单位。
署名为“一个有理想的记者”的知名医疗事件报道人张洋,联系了多位大三甲医院院长以及业内专家,以及一线医生,分享他们对事件的评论。
其中,本次接受采访的院长中,有三位管理的医院中,有医生涉及本次撤稿风波。
专家回应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撤稿原因需分情况讨论
南通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高建林:
应该说和职称晋升制度有关系,近年来有所改进,但尚未到位,不论医院等级,不论医生特长,过于追求SCI。
其实我们国内对医院、学科、学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与制度都如此,真正能量化评价、予以采信的大都是科研指标。
当然,这次事件还需要一个观察和甄别的过程。撤稿的原因可能有几种不同情况:
从内容到投稿都造假,完全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这是最恶劣的情况;
内容是自己完成的,投稿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第三方造假,这种情况责不可恕但还算情有可原;
内容投稿都是自己完成的,寻找评审专家时恰巧找到第三方代理机构刻意包装出来的假专家或假邮箱,论文作者不明实情而躺枪。
当然也还可能有其他状况,这个领域比较复杂。
此次涉及到的作者已有人与杂志社联系提出申诉。至于其责任如何,目前尚不宜一概而论,需要进一步调查,应该能有明确的结果。
如果确实存在主观造假情况,必须严肃处理,此风不可长,此风不能容。
深圳儿童医院
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深圳儿童医院副院长麻晓鹏:
到目前为止我们医院还没有涉及。
论文造假肯定是不允许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弄虚作假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这不光是道德品质的问题,造假的论文还有误导他人的害,应该有所惩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国内目前晋升、升职的评分体系也是有问题的,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怎么从根本上杜绝论文造假。
南方医科大学
这种情况会慢慢好转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黄建生:
多方面原因,以前论文是晋升硬指标,虽然现在不是了,但领导要出业绩,单位要评先,个人出名……但这种情况慢慢会好的,毕竟医生不会再走独木桥了。
我们常说的论文造假,其实是指实验数据和结果造假,这是全世界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制度原因,有人性的因素。
目前国家在医生晋升的论文条件要求方面做改进,相信慢慢会好一些。这种现象这几年在咱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一样有出现,毕竟还涉及人性和个人素质。
随着医改深入,医生会有更多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想这种现象会有改善。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多方都有责任
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兼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
学术造假必须唾弃,对于中国学者和研究者出现这样造假,管理者、科研工作者都必须以此为戒,杜绝类似事件。
但是国外一些杂志(这些出问题的),没有固定编委,要求作者自己提供审稿专家;而一些代投公司,自己虚拟专家,完成审稿,收取高额费用(毕竟是SCI),这样的买卖也是存在的。
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要用国外可以买卖的评价体系去评价,这就是现实,其实和晋升管理都没有关系。
除了这种事,最大的收益人是杂志,最大的受害人是单位,名誉受害!
饿了就可以抢东西吗?没有钱就可以偷东西吗?别人的东西能随便拿吗?
拾金不昧是个人素质,路不拾遗是社会制度。
南华大学附属二院
“键盘教授”是事实
南华大学校长助理兼附属二院院长罗志刚:
这次事件,是体制与既得利益者的问题,是“逼良为娼”的结果。
医生不开刀,写文章可以变成知名专家,而扎扎实实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不到好看,所以中国有了一批“口腔”外科医生和“键盘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作假在先不能怨别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病区主任张晓东:
中国文章遭遇大量被撤稿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中国的学者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致使踏踏实实的研究者投稿困难或被质疑,这反应出四方面的问题。
中国文章造假的确存在,以往更严重。造假者低成本、处罚不严格是大范围造假猖獗的原因之一,连学历都造假何况文章,在国际上已经臭名昭著;
目前过度依赖SCI文章晋升职称、申请课题等的评价体系也是推波助澜的原因。前几天的北医系统破格评教授的苛刻条件就是典型;
国外的杂志也是有些过度草木皆兵,对作者的邮箱都“特别关注”也是夸张,不过我们也是理亏,谁让你们作假在先也怨不得人家;
去年发表一篇国外文章,尽管3年前就网站注册但还是伦理证明、知情同意一样不能少,推荐认识的美国知名专家审阅才得以顺利发表。前年与国家CDC合作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早早就准备好了伦理材料和标本库证书等等,但没有要,原来是研究的合作者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免疫室主任—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看来以后要想发SCI文章需要走“后门”提高信誉了,悲哀呀!悲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职称评定不应一刀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志林:
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不单是普通的治病的医生,而应该是医学科学家、医学教授、医疗技术得创新者。
中国一流的医生、一流的医学科学家,要有和国际接轨,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准备,科学准备和理论准备。
从这个角度讲,发更多的国际高水平论文很有必要,对国内一流医院的医生来讲,是必须的。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所有医生都要求国际论文不现实,必然会导致一些水平不够、研究不深又想获得更多利益的人不诚实。
对此,国家层面,不应在职称等个人利益相关的项目评审中一刀切,二三流的医学院,基层医院,考核的内容和项目应该和国家医学中心有区别,有侧重。
个人层面,诚实是最重要的。没有那样的水平,就不要呆顶级医学院,而且还什么都要拿到手里。
放下身段,到基层去,到单纯的不要求科研论文的医院去,做一个一流好医生,没什么不好。
至少不会因为造假,为自己埋下终身提心吊胆地雷。
临床医生回应
1.对基层来说,临床研究反而是临床能力进步的障碍
论文作为医院排名的最重要指标,以此来强迫医院搞基础科研,发论文,压力层层下压,最终就落到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生身上。
医生本来看病就很忙,还要被迫花大量精力去养小白鼠,做基础科研,这样其实影响了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医生专心致志的看病,研究临床问题,阻碍临床能力的进步。
2.社会发展应该要有分工,临床应该和科研区分
就临床医学这一块,很多已有的医学知识都没时间好好去消化,用于实践,却要被迫去研究很多跟临床不太相关的基础研究。
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分工与合作的演变过程,用不着每个人都炼钢,也用不着所有医生都搞科研,科学发展本来就是由少数精英推动的,应该让更有时间和能力的专门从事实验的医学家去引领医学研究。
就好比:一个厨师用不着整天想着怎么创造一种新的水稻品种,怎么在海水中提炼出新的盐,怎么创造出新的食用油,可能会更有精力做出美味的菜肴。
3.科研应作为上进者追求的目标,从工作中发现研究的思路
医生作为社会精英不只是知识的使用者,更应该是知识的更新者,尤其是教学医院的医生。
其实这篇报道出来后一些医生同行的转发不可谓不欢,鄙视科研是这些人的一贯态度,那他们临床就搞好了吗?不全是,叫得欢的,未必水平就是高。科研绝对不止仅仅细胞和老鼠。
我国的病源那么多,只要稍微有点心,把临床问题总结总结就是一篇好文章,那些工作十几年不发文章的人真的是不愿意写文章吗?他们只不过是不会或不愿动脑子罢了,这种人的业务能力能指望得上吗?
读者“了无影”提出了一个意见:我工作才几年,但发现临床上面每天都会有很多问题值得总结,值得思考,每想到一个问题我就建一个文件夹,现在已经有十多个文件夹了。我目前只工作了2年,只恨时间不够,写不过来,怎么可能没文章可写呢。如果抓住某个问题,深入研究,势必会有产出,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同行评议造假是怎么回事
很多杂志在接受投稿的时候,会要求作者提供几个同行评审人的联系方式供编辑联络。
因为编辑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专业,专家大牛参与评审类似于担保或审核性质。施普林格编辑总监表示,同行评审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
正常程序,作者附上审稿人的联系方式,期刊可以选择是否采用这个审稿人,也可以采用自己的审稿人,作者跟审稿人可以认识也可以不认识。
有些医生由于不了解国外期刊的投稿程序,也担心英文翻译的不标准,所以会寻求第三方公司的帮助,第三方公司为了提高刊发率借以更多的拉来客户,利益驱动下,关键的审稿人一项,第三方公司会提供虚拟专家,提供自己的邮件地址完成审稿。
据了解,本次遭到撤稿的文章,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三方公司操刀。
后续处理
论文造假和论文审稿人造假还不属于一码事,但是可以统称学术造假。
21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发布公告,认为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的确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然而中科协的表态不仅没有获得“讲公道话”的评价,反而被舆论广为批判为推责和缺乏自省态度。
“对于学术造假,学校将根据最终调查结果给予严肃处理”,一位大三甲医院的院长告诉我。
最严重的处理情况,涉及到科主任将会撤职,晋升用过文章降回到原来,奖励全部扣回,基金全部返回等等,基本上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未来没有了,今后晋升基本无望。
目前国家卫计委暂未有公开回应。
最后要说
从各方观点来看,业内专家对学术造假都坚决反对,作者如果最终造假属实不能姑息。
但是,另一层面也应看到,职称评审的问题上存在体制僵化,医生水平评判体系唯论文定论,这也许才是值得高层重视并改进的地方。
论文撤稿风波发酵,也有些媒体直接查出所有医生名单,并且冠以“有你跪求过的名医吗?”为标题,文章正文里用语为“白天在医院治病救人,暗地里赶着论文造假勾当的道貌岸然的医生”,这种带有煽动医患对立性质的言论,我们认为并不符合新闻规范,也违背新闻原则。
论文同行评审造假和论文造假不是一回事,每个署名作者的责任也并不明晰,有的还在申诉过程中。
论文造假和医疗水平也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媒体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抡棒子,只能进一步加深患者的不理解和对立心理。
新闻,或者在现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只要有传播的能力,每一篇文章,都应该以“让事情改进一点点”作为目标。世界变得更好,要每一个人都努力,没有例外。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