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基于医保之上的保障

2017-07-25 16:43:00来源:HC3I

基于医保之上的保障

在保险全面回归保障的大环境下,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正在告别通过高回报理财型产品拉动高增长的时代,回归到真正为用户分摊风险并提高保障的轨道下。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医保全覆盖的市场下,如果撇去高收益产品,以保障为核心的商业健康险市场要保持之前的高增长显然是不可能的,整体增速下滑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市场对保障的认知和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短期来看,以保障为核心的团险市场将保持较大的稳定性,而之前以高回报吸引用户的个险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退潮。

由于国家医保的广覆盖低水平的特色,这注定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必须基于医保之上来开发市场,加深和加宽保障是重中之重。虽然,高端健康险市场并不是基于医保市场来开发的,但由于可承受的人群有限,其市场规模总体有限,也无法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发展模式。当然,基于医保之上提供保障并不容易,从主流的健康险产品来看,保障范围和强度都不高,其原因根本还在于支付意愿和需求的差距。

由于个人对保障认知和支付意愿的差距,也由于企业的医保缴纳比例已经不低,市场对健康险产品的支付意愿与其对保障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并不仅仅是企业或个人缺乏保障的意识,而是现有产品无法在价格和保障上弥合需求。这就让市场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困境,如果要满足用户保障的需求,价格的上升是无可避免的,否则无法控制风险。但另一方面,如果要满足当前市场的价格需求,只能降低保障范围和强度。因此,无论是个人重疾险产品还是企业企补产品,现在主流产品的销售价格都不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保障较低,无法覆盖灾难性疾病所带来的风险。

在保障和价格所反映的需求和支付意愿之间的差距下,中国当前商业健康险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是具有巨大挑战的。但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基于医保之上的保障有着不同的市场取向。无论是美国的Medicare Advantage(MA)、英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还是新加坡的商业整合Medishield产品,都是商业健康险将政府医保包括进来提高保障,其中尤以MA和Medishield产品最具参考意义。这样的健康险产品并不仅仅在事后提供一笔头的财务保证,而是全方位介入用户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以美国为例,用户在购买这类商业健康险产品的同时也被政府医保所包括,只需缴纳少量的费用(MA产品在各州平均是从0-131美元/月不等)即可享受到更多的保障,这包括更好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资源等。而各家保险公司则基于政府医保来设计产品,可将其设计成HMO、PPO和PFFS等。新加坡的商业补充计划保障的是住院,商业整合Medishield产品自动将政府的Medishield纳入并提供升级版本,其费用是政府基本计划的1.5倍左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基于医保补充的保险产品都是得到了政府巨大的支持。美国MA产品是以拿出国家补贴的形式给到商业保险,用来推行保障升级版本的Medicare计划,在这样的补贴前提下,个人负担的费用很低。新加坡政府推行商业整合Medishield,等于为商业保险打开了全国市场的潜在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商业保险未来的机会仍然在于医保之上的补充保险计划,这包括保障补充和服务补充两个方面。虽然国情不同,但未来商业保险可以先行的是在基于医保上的保障补充。因为私立体系在很长的时间还很难成为服务的主体,商保的服务补充还必须依赖于公立体系,而在公立体系内的服务补充需要政策配套和市场环境的改变(尤其是DRG支付方式的实行)为前提。因此,服务补充的发展仍需时日。

也正是因为公立体系服务改革的推进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认为在中短期内中国不可能出现类似美国的整合医疗模式。因此,无论是单纯借助私立体系构建整合医疗还是意图通过公私混合的模式来构建整合医疗都必将失败。

总体而言,在保险全面回归保障的现状下,未来的产品定位将集中在医保基础上保障缺口,保障升级将优先于服务升级。各家竞争主体将在产品定位、设计、渠道、用户定位和教育等多方面进行重新布局,市场将进行重新洗牌。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自闭症诊断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今年4月2日是第九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日...【详细】
24省份城乡医保归至人社部门管理 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进入冲刺阶段。《经济参考报》记...【详细】
医保改革进入破局时刻 “医改步入深水区后,我国的医保改革正面临世界性...【详细】
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有望在9月实现 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有望在9月实现,监管面临挑战...【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