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面膜市场零售总额已逼近200亿元,但低门槛高利润的诱惑使得三无产品充斥其间。记者获悉,近期国家药监局先后三次曝光了50余家问题化妆品企业及其产品,九成以上涉及面膜生产。
三家化妆品企业被停产
10日晚间,三家被国家药监局勒令停产的企业,其不合格项目都多达十几项,结果触目惊心。广州市佰嘉莉化妆品有限公司有生产主管人员无健康证明,灌装间、储存间不能达到相关洁净车间要求。
广州市梵蔻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微生物检验员缺乏微生物检验知识,竟然没有能力开展相关工作,其灌装机生产后的残留物料未按规定清理。而广州韩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施不能达到相关洁净车间要求,没有水系统的清洗消毒记录,待检区存放的黑面膜等半成品早已超出有效期限。
同日,广州珂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山东银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蔚伊思美容(武汉)有限公司、湖北达儿文实业有限公司这四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也被要求限期整改。
就在今年6月,国家药监局还先后公布过18批次化妆品与27批次化妆品不合格的消息。令人咋舌的是,两个月内先后三次披露的问题企业,竟然完全不重样,总数高达52家。
食药监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化妆品监管的上位法,自1990年以来已实施近三十年,目前很多规定已与现实脱节,制度滞后且不健全,尤其缺乏对网购监管的相关规定,基层在监督与处罚方面常感觉力不从心。
朋友圈卖面膜野蛮生长
面膜行业问题频出,却挡不住其在微信朋友圈里不可遏制的火爆势头,各式各样的面膜广告频频刷屏。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告诉记者,“面膜属于用量颇大的快消品,不少女性是能省就省,中低档品牌就好。一百多元一张的SK-II面膜,只能让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度在国内面膜品类的主力消费人群,其年消费额仍然只有千元上下。
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面膜市场零售总额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面膜类产品已占到护肤品市场份额的约10%。
市场扩容的同时,大大小小的面膜品牌近两年间猛增4倍,良莠不齐的状况日益明显。以这次被勒令停产的广州韩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被曝出近20项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不能提供2017年以后的产品销售记录”。换言之,其问题产品究竟流向了哪里都无从查证。
化妆品行业准入门槛待提升
从被誉为“微商元年”的2015年开始,“激素面膜”就被频繁曝光。今年6月,国家药监局的曝光名单中,广州精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面膜竟然含有氟轻松成分,广州珈芮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面膜则含有倍他米松成分,还有的面膜为了“起效快”,竟然同时添加了两种激素。
国家药监局方面介绍,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类的化妆品可能导致面部出现黑斑、萎缩变薄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后果。
郑雪倩介绍,微商卖的面膜不少是杂牌,因为面膜科技含量不高,入行门槛很低。取一个听上去拗口的洋名,再设计一个高大上的包装,找面膜工厂贴牌生产就成了,就连开鞋厂、袜子厂的都敢进这个行业来圈钱。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须尽快修订更新,才能对化妆品行业尽早开启系统性的全面治理。应实施更严格的准入许可和登记备案制度,抬高面膜行业在网购等各种销售渠道中的门槛,使这一产业真正实现规范化运作。”食药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