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何变味?

2015-08-26 10:02:12来源:壹心理

近年来,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在新生入学时,有的大学就会测试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筛选学生进实验班的依据,比如,今年浙江大学对244名准新生的第一场考试,就有一道题和当年广为传播的“番茄炒蛋...


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何变味?


暑假已近尾声,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大学都会要求学生在暑期投身社会实践,开学初上交一份盖章证明和几千字的实践报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生的实践报告已经变了味儿,学生并不“下田地走工矿”,而是在网上请“枪手”代劳。有的学生甚至随意杜撰报告,类似“香蕉长地里”这样的漏洞百出。

近年来,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在新生入学时,有的大学就会测试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筛选学生进实验班的依据,比如,今年浙江大学对244名准新生的第一场考试,就有一道题和当年广为传播的“番茄炒蛋”题异曲同工:让学生来选择湿面条和干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分别需要怎样的火候?可是,大学如此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在读大学生以敷衍的态度对待社会实践呢?只图有实践“经历”而不在乎实践的真实收获呢?

在笔者看来,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而背后的原因是,大学对人才培养质量并不重视,不注重过程监控,只关注结果。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大学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过程。

举例来说,如果大学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核时,不是让学生交一纸社会实践报告,而是在班级、院系组织社会实践答辩,要求学生讲述社会实践过程和体会,那么,还会有学生“盖章实践”或“杜撰实践”吗?由于学校没有严肃的答辩过程,因此,給了学生弄虚作假的机会。这和论文中抄袭和考试中的作弊一样,大学对学生的论文要求,通常关注论文是否撰写完或者是否发表,而没有对每篇论文进行学术评价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业考核,大学也通常采取一次过的方式,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是在学期末时临时抱佛脚者不乏其人。

另外,在我国,只要提起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就会想到校外和社会生活,这一定程度把社会实践和学习割离,这也让有的学生对实践的意义感到困惑,就像浙大的考题,就被认为太奇葩。

在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有校外实践、实习部分,但更多的社会实践是校内课程教学和社团活动中就完成的,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十分强调过程评价,而不是完成最终的考核,或者写一篇实践报告。比如,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学校会要求学生每门课完成30个单元的设计实验,完成这些实验的过程,就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教师会給学生开出长长的参考书单,要求学生阅读,而且明确规定学生在研讨课上,必须用到指定参考书的内容,研讨课上学生发言的表现,会作为学期成绩的组成,这让学生不敢懈怠,在完成四年这样的高强度学习后,学生根本不必再做什么毕业设计或写毕业论文——我国每所大学,对本科毕业生都有撰写毕业论文或做毕业设计的要求,近年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也沦为鸡肋,忙于就业或考研的学生,对毕业沦文和设计也是敷衍了事。

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和评价,这需要大学重视教学,教师投入教学,包括校外社会实践,如果大学重视,就要考察学生进行实践的单位,是否有接待学生实践的资质,评估学生的实践项目,是否与学校培养目标吻合,会关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而不是只在乎有无社会实践的经历。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学,尤其是985高校、211院校,当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学校考核教师的指标,论文、课题、经费占极大比重,这导致大学教师急功近利,整个大学校园充满着浮躁之气,大学都是如此,又怎能怪学生呢?

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有概念和形式,这要求大学办学摆脱功利化,做踏踏实实的教育。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大学生如何走出迷茫期 在人生路上,我们总会经历几次对未来未知的迷茫,...【详细】
心理探秘:女大学生是怎么样的心理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成才与发展的道路上将...【详细】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整 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抑...【详细】
探秘大学生轻生的8个心理 大学常常被人们比喻作象牙塔,然而大学里的学生却...【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