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是大四,马上面临着就业,想着要找个高薪酬的工作,可是处处碰壁。离交论文答辩的时间也越来越近,这些压力堆在一起,有时候一整晚睡不着觉,很是痛苦。”兰州财经大学的小磊说。
大学生一般处于18至25岁,心理学上将其称为“成年初显期”,也叫人生第二次“断乳期”。这个时期的青年身心都会有很大的波动,面临很多独特的处境和挑战,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心理的晴空”沾染了些许阴霾
小鹏因当时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最后上了一所兰州的二本大学。“我当时一到学校,看到和我高中的校园没什么区别,说实话,当时我就想拿起行李,转身走人。”小鹏坦言。虽然最后还是留下了,可是小鹏一直对此不能释然,也不愿意和新同学交流。长期的压抑导致他患上了抑郁症,最后不得不停学休养。
记者调查发现,和同学相处引发矛盾、考试成绩的高低起伏以及入学后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心理辅导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多数高校是由政治教师、德育辅导员或校医从事这项工作,而并非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士来从事。
“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房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只有一个心理咨询室的办公室。”兰州某高校的学生小丽说。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对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感兴趣,然而该项课程开设得比较少。
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认为,课堂上大都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对于如何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强化心理健康方法与技能的训练还显得不够。“一句话,应该交给学生更多实用的心理学技能,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莫兴邦表示。
让大学生健康度过“断乳期”
记者采访获悉,每年的5月25日即“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部分高校会请专业课方面的老师来进行讲座。
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学专业老师豆宏建认为,要让大学生健康度过“断乳期”,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配备相应的设施,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尽可能保证心理辅导的课时及全面开展心理咨询。
“改进教育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加大实践教学量的比重,以论文、小品、剧本、身边的好人好事、图片、PPT等形式多样地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谈及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莫兴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莫兴邦认为,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收到实效,就应该好好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应该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渠道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疏导,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健康度过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原标题:健康度过青年“断乳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谷国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