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天津港爆炸,一夜惊魂。
第一时间获悉天津塘沽港口大爆炸,震惊之余,我竟彻夜难眠。消息接踵而来,乱花迷人眼,真假难辩。据天津日报消息,截至8月16日中午12时,爆炸事故共造成112人死亡,其中有95名失踪人员中85人为消防员......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诉诸感情更应诉诸理性,笔者认为,一要停止消费灾难,二要保持基本的判断,三要汲取“海恩法则”的警示,积极应对灾难,避免悲剧重演。
一、停止消费灾难
面对灾难诉诸感情,但更应诉诸理性。
灾难既已发生,当以认真面对,政府和民间要齐心协力,众志成诚,以救援为第一要务。如果大家都胡乱猜测,添油加醋,肆意渲染恐怖气氛,进行扩大化解读,进行道德绑架,转而宣泄仇视政府,唯恐天下不乱,这都无益于减少伤亡,相反会引发次生灾难。
是不是政府监管不力,是不是企业安全意识薄弱,这都是后续跟进的事,现在已是万众瞩目,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已经做出了指示,相信后期会有负责任的事故报告。现在大家就应该放下一切,全力以赴救援。但,在网络间每次一有灾难,简直演变各方撕逼盛会,本来挺严肃、挺悲剧的事搞得我像是在看大型汇演,更可恶的是,有些人在肆无忌惮地消费灾难。
需要指出的是,人命不是我们消费品,不消费灾难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基于此,笔者想说五点建议:
1、不要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毫无底线地刷存在感,随意传播伤亡人员的图片和视频,刻意制造社会恐怖气氛,无视伤亡者的尊严,请敬畏生命,人命不是你们的消费品。
2、贡献个人力量,给予有效帮助,做力所能及的善举,真心支持大家献血行动,但要与正规医疗部门联系,以免上当受骗;同时,非专业人员不要私自驾车去事故中心区域救援,既为保障救助渠道畅通,又为自身安全考虑。
3、公司不要借灾难来营销自己品牌,个人不要借灾难来骗取慈善红包,作家不要借灾难抛售独家鸡汤,和尚道士不要借灾难搞搞做秀式祈福……各式各样的消费灾难,都是吃人血馒头的行径,着实可恶至极!
4、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添乱,键盘侠容易做,但转发信息前尽可能地核实一下,别以讹传讹,为别有用心者、诈骗分子提供传播的通道。如果实在分辨不出信息的真假,那么就什么也不要做,这样的话,最起码可以减少信息拥堵的发生。
5、媒体在灾难面前,更要有职业担当,要及时、准确的报道信息,做到不煽情、不表演、不呻吟嘶吼、不激动蹿跳、不急树典型、不讴歌赞美,克制和平复社会情绪是专业媒体的首要责任。
灾难发生后,医生正加班加点救死扶伤,消防员正冒着危险救人灭火,天津市民正积极的献血自救,灾难面前,大家有所担当,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相信一切灾难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当然任何突发事件、社会灾难,我们都需要热切关注,其实,沉默也是一种关注。
二、切勿丧夫基本判断
我们确实需要冷静,而且是最大的冷静,对于突发事件有自己的态度和理性的判断。就像CNN记者这个事件,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据长江新闻报道,美国CNN记者在天津爆炸事故后赶到当地医院进行采访,称送往医院的人数不断上升,现场群众情绪激动,而直播仅持续一分半左右,多名天津男子闯入镜头拉扯记者,大喊“不能拍”、“不能报”、“STOP”等,拍摄被迫中断,主播还在末尾调侃“这不是第一次被打断了”。
对于这个新闻,坊间众口一词,不少记者更是煞有介事地添油加醋,说这多名天津男子是天津当地官员,企图妨碍新闻自由,掩盖事件真相,诸如此类。
笔者不禁心生疑窦,倒认为很有可能是民众自发阻止的。试想,万一这CNN记者这时候蹲点在医院门口,就是抓拍伤亡者惨重和消防兵的遗体,而我们国人却以死者为大,不想传播死者之遗容和生者之惨状,以免挂满新闻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凭心而论,设身处地,我若是当事人,激于义愤也会站出质问记者,才不会管他是黄皮还是白皮。
事实上,事情原委浮出了水面,先是事发现场的人发布信息称:CNN记者连摄像机都不带,拿一个手机就在现场“自拍”,而周围都是自发参与救助的群众,他们就误以为老外在那里自拍作秀,惹怒了沉浸在悲痛的群众,于是要求他删除视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确实是可以理解。接着CNN推特也作更新,进行说明:并非此前说的记者报道被官员打断,而是情绪激动的群众及死伤者家属阻止他们拍摄,在悲痛当中我们可以理解他们!
所以,请不要再转什么“看清中国人”之类的废话了,现在信息源这么丰富,早已刷满屏的节奏,即使国家想低调处理,也已无法封杀新闻了。
再比如,有人质疑企业为什么不选择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质疑无错,但要事实依据。昨晚,笔者百度地图发现爆炸区是开发区,地处港口中,人相对稀少,是个工厂聚集区,晚上都在几公里外的小区住着。如果真是闹市区,这样的爆炸能量,伤亡人数何止于此。我们不能丧失基本的判断,只会在网上乱喷,这也涉及到个人的素质问题。
三、“海恩法则”警示
如今天津塘沽大爆炸不是虚惊一场了,血淋淋的惨状已摆在我们面前。等大家惊魂初定,痛定思痛,是该发出问责的诉求。
众所周知,灾难有可预测和不可预测,可避免和不可避免。显然,这次天津爆炸事件本可避免,但不可预测的。既然是可避免的,当属人祸无疑,究其原因,也是相当明了:一是政府监管不力;二是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因此,天津塘沽大爆炸归根结底还是管理出问题,尤其是细节上的管理。
其实,灾难多数本可避免,是大量因素串成的链条,任何一环断裂,都不会成为灾难或可中止灾难。祸患常积于忽微,这让笔者想起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因此,天津塘沽大爆炸救援之后,对正能量进行歌颂比不上事故本身的反思更为重要。我们应该好好地追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每次总是在灾难来临之后,才会去加强应对灾害的措施?这次爆炸事件无疑是给有危险品仓库的公司、码头一次红色警告,但我们难道不能够做在这之前吗?遇到爆炸,我们该如何积极地应对,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在灾难中丧生的人们,是谁?想知道他们的名字,想感知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只是抽象干巴的数字,毕竟生命无价。
需要明白是:防患于未然永远强于亡羊补牢之举,毕竟事后的弥补,是用曾经活生生的人命作为沉重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即使是一条人命也是天大的事,毕竟人命关天!
结语:诉诸感情更应诉诸理性。比起感动,我们更需要追问和深究,唯其如此,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这是最好的祭奠。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