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陕西4个残疾人的生活账单:低保费能再涨就好了

2015-10-08 09:55:23来源:华商报

除了政府固定的帮扶外,每逢过节或一些特殊的日子,常有社会公益组织与爱心人士、志愿者等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上日用品或一些生活费,社会的关心,大家的探望,让残疾人的生活不再那么孤单。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4户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账单,记录下他们的家庭生活。

>>故事一

她的一天:从床到椅子从椅子到床

“到十字路口往北走,看到往东的第一条巷子了吗?沿着巷子往里走,走到第一个电线杆再往北拐,然后再顺着第一个小巷子往里走,数第九个门就到了,到时你喊一声我答应,就找到了。”9月21日,在电话的指引下,华商报记者找到了张西平的家。

她常用的“工具”:长竹竿、撑衣杆、长钳子

张西平,独居在新城区的56岁残疾人,因双腿不能活动,家里又没有其他人,她家的位置她早已烂熟于心。这个家只有六七个平方米,一张小床的旁边放着一把带有靠背的椅子,椅子下面垫着气垫,因长期久坐不能活动,她长了褥疮,气垫能缓解疼痛。椅子旁边的地上,放着电磁炉、还有一个小锅和碗,“这样我随手就能拿到”,一个样式很老的冰箱上摆着一台旧电视机,床上方的位置搭了几个木板,胡乱堆放着几个装有衣服等物品的袋子。床边椅子的对面,有个小水池,屋里拉着根绳子,上面挂着几块尿布。

在张西平椅子旁边,有她离不开的三件“工具”:一根长竹竿,一个撑衣杆,一个长钳子。“我想看门外的阳光了,就用竹竿把窗帘挑起来挂到门上。洗了尿布,可以用撑衣杆挂起来,钳子则是方便我取东西。”张西平的床上放着药品、衣服,因为腿不能动,她取东西时,只能借助钳子。

她的生活:实在想吃葡萄了才麻烦别人替她买

张西平很早就离婚了,有个女儿跟着男方生活。30多岁的时候,她因为生病双腿无法行走,从此开始独居家中的生活。

“早上起来,坐在床上开始洗洗涮涮。”张西平说,原来水龙头在房子外面,因为不能动,就找人把水管接到了屋里,洗涮完后,开始清理大小便,比如洗尿布等,因为尿不湿太贵,她会搭配着尿布来用,在床上还铺了不易渗透的皮革。这些洗涮对正常人来说很简单,可对她来说,却是艰难的。

之后,她开始准备吃喝,把一个小木板放到床上切菜,然后在电磁炉上做饭,“因为不想太麻烦别人,我买的菜都是土豆、胡萝卜这类的,既便宜又耐放。”她有时会把需要购买的物品积攒起来,给附近小超市打电话,买的量多人家会送上门。“前段时间特别想吃葡萄,想了有一周多,最后忍不住给附近的一个熟人打电话给我买了点。”

张西平一天只吃两顿饭,做饭只做一次,早上吃剩下的菜,下午吃点馍就着,喝点水,一天就过去了。吃完早饭,她看会报纸,有时也会上上网、打个电话,“没有电话,我就彻底与世界隔绝了”。不一会儿,张西平累了,又从椅子挪到床上去。在屋子里,摆放着一个轮椅,是社区送的,可是因为没人推,就成了摆设。

她的账单:月入不到2000元买药是大开支

张西平已经退休,由于当时工龄只有15年,退休金比较低,一个月只有1400多元,再加上106元的独生子女补助金,就是一个月的全部收入。令她欣慰的是,社会上一些爱心公益组织逢年过节都会来慰问。家里水管坏了,给社区打个电话,就会有人上门来修。

花销方面,张西平能省则省。因为大小便失禁,尿不湿是必备之物,“只能买最便宜的,我尽量省着用。”她说,另外一个重要开支就是治疗褥疮,“一小瓶药就要200多元”,医院开的药,每次她都会买回来自己抹,“要是护士给我抹,一次就都用完了”。即便这样,一个月下来,1000多元收入也所剩无几。

作为女性,张西平也爱美,可有多久没买新衣服,她记不得了,“衣服都是好心人送的,时间久了就破了,我缝缝补补再穿。”

有没有想过请护理?“问过了,护理每周来五个上午,下来就要一千三四,那样我所有的收入都没了。”她说早已断了这个念想。

她的期望:电动轮椅放药的盒子最小的户型

张西平的房子很小,从室内到室外只要一大步就能跨出去,可这一大步对她来说,是奢侈的,基本上两个月她才能出去一次。她盼望能有个电动轮椅,这样就有机会多出去看看,她也希望公交车能够是无障碍公交车。听说城南有个专门治疗褥疮的,她很想凑点钱去看看褥疮能不能治好。

当年,张西平的残疾被定为二级,可她觉得,如今自己双腿都不能动了,是不是可以定为一级了呢?

自从张西平领了养老金,原来一直享受的低保就取消了,她知道她的养老金超过了低保线,可是每个月那么多必须的看病支出,能否破例让她享受低保……

张西平床上放药品的泡沫盒子烂了,她期望着啥时候能出去,换个新盒子……

她期盼着,住的地方啥时改造,可以搬进带地漏、有卫生间的新房,现在住的房子太小,希望到时能换个最小的户型……

>>故事二

“希望未来无障碍设施更多”

51岁的曹维政因小儿麻痹造成双腿无法活动,属于二级残疾。他聪明能干,上世纪90年代就自学了计算机,给公司做网站维护,还经常参加残疾人自驾游活动。日子本来还不错,可前两年他患上了脑梗,生活被打乱了。

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曹维政恢复得不错,如今在莲湖区残联做网站维护,有稳定的收入,“我媳妇在残联食堂帮忙,我俩每月每人1500元,幸好单位吃饭免费,省了不少钱”。自从得了脑梗,曹维政每个月都要买药治疗脑梗、高血压,一年要好几千元,但曹维政很乐观,他相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曹维政的家在一楼,虽然只有7个台阶,可对于他来说,却是一道难迈的门槛,每次拄着双拐得用五六分钟才能跨过台阶,他希望未来的无障碍设施更多,让残疾人生活更方便。

>>故事三

月收入2000元左右爱心组织免费帮他装假肢

在劳动南路转盘东南角,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那里每天都有一个修鞋的中年人,鞋摊旁边放着拐杖,还有一个三轮车,日复一日,他在这里已经有7年了。

他叫陈井余,是来自四川的残疾人,今年43岁。他17岁那年,因病右腿被截肢,之后不得不借助拐杖行走。“老家在山村里面,很穷很穷。”陈井余说,失去右腿后,他跟着老乡学了修鞋的手艺,2008年他跟随老乡来到西安,在劳动南路转盘摆起了修鞋摊。

陈井余在铁塔寺附近的城中村租了个单间,每月租金400元,含水电费。每天早上8点多,吃过早饭,他就会骑上电动三轮车来到劳动南路转盘,除非下雨下雪,每天他都会坚持赶到。9月22日上午下起小雨还刮着大风,可中午他就又来到劳动南路,开始修鞋。“在家里,我一个人也没事干,能多挣点就多挣点。”陈井余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修十来双鞋,不好的时候只有几双,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每月支出一般1000多元,主要是花在了吃饭上。每天早上豆浆油条胡辣汤,中午一般在附近吃碗十来块钱的面,晚上吃12元的盖浇饭,一个月下来也就能剩下几百元钱。幸好,陈井余身体不错,不用掏钱买药。

令陈井余安心的是,因为他有二级残疾证,在老家能领几百元的低保,在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方面,他不用掏钱,由政府买单。采访中,陈井余常常会爽朗地笑,十分积极乐观。今年,西安市残疾人爱心互助促进会给陈井余带来好消息,中央财政拨付25万元专项用于开展农村特困下肢残疾人假肢助行项目,之后促进会又向社会募集资金,为75名下肢残疾者安装了假肢,其中就包括陈井余,带上假肢的他,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可以甩掉拐杖独立行走了。陈井余盼着早日“走”起来,这样生活更方便,也可以干更多的事,让日子更好……

>>故事四

“低保费能再多涨点就好了”

72岁的王德华,从小双目失明成了盲人,属于一级残疾,他和19岁的女儿住在南二环一个小区。9月22日,华商报记者在他家看到,两室一厅的旧房子,墙壁黑黑的,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老人对自己每个月的收入都记得清清楚楚。由于历史原因,老人没有职工养老保险,原来的单位每个月发给他180元的生活补助,再加上每月570元的低保费,145元的居民养老金,还有50元的老年补贴和6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个月共有1005元。

老人说,他有鼻窦炎、食管炎,实在受不了了,才会去医院拿点药吃,缓解一下疼痛,“我去医院看次病差不多要100元,对我来说太多了,轻易不敢去,更别说住院了”。老人每次外出,从不在外面吃饭,外面一碗面条要十来元,太贵了,无论多饿,他都会赶回家吃饭,但回家也是凑合,因为看不见,只能摸索着做一点。“这几天附近有个环卫工,一个包子铺的包子卖不完了就给环卫工,环卫工拿到我家里热热吃,我也就跟着吃一点。”老人说,19岁的女儿没读多少书,学了化妆,每天起早贪黑,也只能挣2000元左右。

老人住的是老小区,没有集中供暖,一到冬天家里冷冰冰的,为了御寒只能穿厚点。谈起心愿,老人一直念叨着“我低保费只有570元,啥时能涨到700多就好了,多200元,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帮助太大了!”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中国妇基会年底晒公益账单 近两年2734万人受益(图) “2013—2014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平均每月修建2...【详细】
陕西两千“渐冻人”仅二百人治疗11人获赠辅具 作为罕见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冰桶挑战”的游...【详细】
陕西西工大设280个“免费地铺”服务家长 又到开学季,各高校又出现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盛况。...【详细】
陕西:煎饼摊主忘找80元 贴启事寻人还钱 顾客用100元买了3个杂粮煎饼,摊主吕志止一时忙过...【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