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三伏天不能吃凉、冰、冷食物,还表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应该在三伏天喝热水,这样才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伏天虽热不可贪凉
传统中医还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所以说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吃凉,否则就容易让更多寒气进入,原有的寒气又排不出来。
伏天的天气炎热,有时还加上闷热,所以人们常称伏天为“苦夏”,此时,人体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温度也偏高,冰冷、寒凉之品入于胃肠道,容易引起胃肠痉挛,出现腹痛、腹泻等表现,所以不建议在伏天的时候“吃凉”。
因为冰冻之后的饮料食品,满足了口舌的欲望,但没有满足胃的要求。尤其是空腹喝冰镇的饮料或啤酒,胃会受到强烈的刺激。喝下去时可能觉得挺舒服,但是时间长了会降低胃的消化能力。
入伏不吃凉,能够让人更有效发汗、排泄,不把汗毛孔缩下来,往内敛,这是一件好事。这个凉的概念应该准确地讲,一个是气温的凉,二是食物的凉,这凉一 种是放在冰箱里面的冷食,另一种是食物性味性的凉,如绿豆、藕。一旦出现阴暑症状,可以服藿香正气水,服完后略微出汗,即可退热。如果是小孩,还可用不含 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洗澡,每次1-2瓶,兑入洗澡水中即可。
伏九贴不能包治百病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订出传统的治疗方法。利用的是三伏天,人体内阳气上升,能最大 限度的驱风祛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不易被严寒所伤。
如今各医院推出的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是伏九贴敷疗法。刘芳提醒伏九贴敷并不能包治百病,它的最大作用是提升阳气,预防疾病。它的适应症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哮 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对肺心病、肺气肿、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伏九贴敷也有禁忌症,如肺炎急性 期、发热者、特殊体质、皮肤病和皮肤有破损者、孕妇、2岁以下小儿、心梗心衰患者等。
另外,刘芳提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伴关节痛、产后风湿症等“冬病”,以及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疲劳等“冬症”,更适合在春分秋分节气贴敷防治。
头伏饺子有科学依据
从“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样的俗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历来重视在伏天吃面食,这有一定科学道理。范志红解释,伏天人们容易出很多汗,汗水中有 蛋白质、氨基酸、钾、钠、镁、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C等,所以,出汗的过程就是营养流失的过程。然而和米饭相比,面食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 素的含量都相对较高,所以吃面更能补充营养。
到了二伏的时候,范志红建议最好吃点热汤面。有三个好处:一是吃面喝汤,营养元素不会被浪费;二是利于驱邪散寒;三是易消化。吃面时配凉拌黄瓜菜并不好,最好是油菜、小白菜、黄瓜、绿毛豆、胡萝卜丝、肉、鸡蛋、豆腐干。
三伏天“烙饼摊鸡蛋”突出的是“补”字。烙饼摊鸡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鸡蛋,很适合这时候吃。但像吃春饼一样,用饼卷着鸡蛋吃,易造成营养过剩。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要避免这种吃法。
“伏天”名片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每一伏有十天。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 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 叫庚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