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人力社保局公布了第21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又“增兵”277家,据悉,这是近年来北京首次大规模认定新的医保定点。
而此次“增兵”的兵源以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主力”,同时在75家一级以上医院新增定点名单中,73家为社会办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于新增定点,首次增设了一年“实习期”,“实习期”内不合格,退出定点。至此,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200家,1600万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就医更加方便。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目前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要。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本市医保定点的格局还将进一步调整。将结合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参保人员就医需求、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等,逐步建立适合本市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定点管理长效机制,方便参保人员就近就医、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新增医保定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59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37家,医院75家。75家医院中,综合医院25家,中医院26家,专科医院24家。
277家新增定点中,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02家,占此次新增定点医疗机构总数的72.9%;一级以上医院75家,占比27.1%,其中73家为社会办医疗机构。而在这些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了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等机构。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新增的定点之所以倾向于社区和养老机构,主要是适应老龄化社会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以及“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使老年人在家门口或是在养老机构就可以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在医保定点认定上,不受执业时间长短的约束,也不受与现有定点医疗机构距离远近限制。”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如此集中地认定社会办医疗机构为定点,体现了对社会办医的一视同仁。据悉,此次新认定的定点机构是从900多家申请机构中择优选择的。
释疑
人保局回应“新增定点”四大疑问
疑问一:此次公布的这277家定点是否马上就可以医保报销?
人保局回应:还不能。一是要完成系统改造:需在之后50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医院信息系统(HIS)改造、医保网络对接等工作;二是通过验收并具备“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条件的,再与医保经办机构签订《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只有签订《协议书》后,参保人员在此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才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疑问二:此次有73家社会办医院纳入定点,是否会对其看病价格产生影响?
人保局回应:只要纳入医保定点,在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时,在诊疗项目、药品、医疗服务等方面就要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实施统一价格,不得进行高收费。
疑问三:如何确保这些定点机构能提供优质、价低的服务呢?
人保局回应:为加强对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激励其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首次对新增定点医疗机构设定了1年的考察期,就相当于初入职人员要设定实习期一样,1年后考核合格的,才能正式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签《协议书》。纳入定点不再一劳永逸,而是“能进也能出”。
疑问四:新增近300家定点,会不会对医保基金形成压力?
人保局回应:毫无疑问此举会增加医保基金的压力。为了应对压力,管好用好参保人员的“救命钱”,设立了1年的“实习期”并建立医保定点机构“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同时,还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医疗机构之间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工程,减少医院间重复开药等浪费问题,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实际上,目前包括协和、301医院、广安门医院、天坛医院、朝阳医院、大兴人民医院、方庄社区卫生站、木材厂职工医院等8家医院已经实现了医保信息的互联互通,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重复开药将被发现,试点的成果是在这8家医院每周的重复药费用支出从以前的40万元降低到了1万元。下一步,试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焦点
新增定点带来哪些福利?
福利一:无需选择直接就医定点机构增至300家
据了解,目前,参保人员就医时,除本人选定的4家定点医疗机构外,还有19家A类医院、所有的中医院和专科医院共约250家定点医疗机构,无需选择就能直接就医。而这次又新增了中医院26家、专科医院24家,这意味着可直接就医的医保定点增至300家。
福利二:方便就近就医
165家社区机构新纳入定点,周边的参保人员就医将更加方便,头疼脑热的小病家门口就能看。
福利三:方便养老机构老人看病开药
37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新纳入定点,居住于这些养老机构的参保老人就医,不用走出养老机构即可享医保报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雯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