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卷后尾纸上有金人张著的跋文谓:“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张著是金朝监御府书画,是鉴定书画的行家里手,这段跋文写在金大定丙午(1186年),当南宋淳熙十三年。“翰林”指宋徽宗宣和画院的翰林待诏,是皇家职位较高的专职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界画”是以工匠界尺来作画,擅画舟车、市桥、郭径。此图被认为是在北宋覆灭前蔡京宣扬“丰亨豫大”,要尽情奢侈享乐,以虚假繁荣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完成的。
此图绢本设色长卷,长达528.7厘米,幅高24.8厘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汴京远郊,晨曦初露,人们活动的情景;第二部分以汴河上的虹桥为中心描绘汴河及其两岸人流物流穿梭往来,漕运的繁忙景象;第三部分是城关,描绘的是城门内外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街景。全图绘有人物700余,驴、马、骡、猪、骆驼80余头,舟船20余艘,车轿20余乘,皆各有情趣,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疏密有致,有序展开。
此图弥足珍贵,是国画中界画民俗画的绝品,为历代朝廷、权贵、文人墨客争相收藏的瑰宝。初藏于宣和内府,有赵佶签题;后被金人掠去;明代奸相严嵩父子曾起冤狱,杀人夺画,抄家后复归明廷,后又被太监冯保盗走;清代又归朝廷,但民初1925年又被末代皇帝溥仪盗出,成立伪满洲国时流落关外;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清查文物时被发现,经郑振铎鉴定,调回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于摹本,始于南宋,临安已有画师临摹,每卷纹银一两,后世摹写不断,国内外多有收藏。
北宋重视医药事业,汴京城内医铺林立,名医众多,市井细民就医颇称方便。
医铺 《清明上河图》城区末尾绘有“赵太丞家”,三进,规模较大。门前竖有两个立招:一为“大理中丸医肠胃冷”;一为“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其后一大立招为“赵太丞家统理男妇儿科”;室内挂一匾“五劳七伤回春丸”,室中有三妇人,其中一妇人坐着抱一小儿,等待大夫诊视。
大理中丸、集香丸均出自《局方·卷三·治一切气》,理中丸治“中焦不和,脾胃宿冷”;集香丸治“因酒过伤,脾胃不和”。理中丸与集香丸可能均由和剂局熟药所供应。“回春丸”似是自创的方药,医铺而有方药供应,我国由来已久。
“赵太丞家”或为画家虚拟,或真有其人。宋代喜用自家姓氏、官名、诨号命店名与立招,《东京梦华录》就有“李生菜小儿药铺”“仇防御药铺”“刘家药铺”。若非虚拟,推测可能与赵自化有关。赵自化(949年~1005年),北宋医家,德州平原(今山东平原)人,父兄均通医术,自化医术更精,历任翰林医学、尚药奉御、翰林医官史等职,称“太丞”自无不可。若是,“赵太丞家”或可能是赵自化的后裔经营的医铺。
私人医铺 宋代医官采取官、职分离,本官不管本职的制度。政和以前医官属武阶,医官有功升迁以武官品级升迁,凡八阶,而“防御”即防御使。《东京梦华录》中载有不少防御家开的医铺、药铺。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医官才改为文职:和安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成和大夫,旧称军器库使;保和大夫旧称西陵锦使;保安大夫旧称榷易使;翰林良医旧称翰林医官使;和安郎、成安郎、成全郎、成和郎即旧称军器库副使;保和郎旧称西陵锦副使;保安郎旧称榷易副使;翰林医正旧称翰林医官副使。最高的和安大夫也不过从六品而已。北宋末年始称医生为大夫、郎中。《清明上河图》“孙羊正店”右边转弯的大街上,在房顶上有两块立招立于两间不同的瓦房上,一为“杨家应症”,另一以暗色书写“杨大夫统理”,应是退职的大夫医官开设的私人医铺。
走方郎中 《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斜对面路上有一云游四方的行脚僧,背着带遮阳的背篓,上面插着拐杖,里面可能装有草药,手敲云板,似吆喝着看病卖药。苏轼有“萧然行脚僧,一生寄天涯”名句。可能宋时此类僧人不少,云游天下,寻师问道,看病卖药。民间医生则称走方郎中,常带着徒弟,治疗工具,摇着铃铛,走街串户,遍访乡村,为人看病。宋·李唐(1127 年~1179年)所绘《村医图》即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谷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