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个“饮料经纸巾搅拌会褪色”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一名男子将橘色的汽水饮料倒入玻璃杯中,然后放入一张纸巾快速搅拌。1分钟后,杯子里的饮料呈现出白色状,而纸巾已变成橘色。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通过实验发现,通过纸巾搅拌,一些饮料的颜色确实会慢慢变浅,而无人为添加色素的鲜榨果汁经过搅拌,褪色现象并不明显。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实验说明纸巾对色素有吸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说明饮料里的色素含量过高。此外,人工合成色素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少年儿童应尽量少接触色素类饮料。
网传视频橘色汽水通过纸巾搅拌变白色
在这个时长为一分钟的网络视频中,一名男子将橘色的某品牌汽水饮料倒入玻璃杯中,然后放入一张纸巾,用一根筷子快速搅拌。30秒过后,杯子里的饮料颜色慢慢变浅,而纸巾上的橘色却越来越深,快到1分钟时,杯子里的饮料呈现出白色状,而纸巾已全然变成橘色。视频的最后,一位女性发出“哇”的感叹声,并说“最后变成白色汽水了”。
该视频在微博上的转载量过万,许多网友在看过视频后表示,“太可怕了,我以前喝的都是色素吗?”但也有不少网友怀疑视频的真实性,称杯中的饮料是“特制的”。还有网友评论称,视频中出现的现象并不奇怪,“就算鲜榨果汁也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记者实验
纸巾搅拌后的饮料褪色
用纸巾搅拌带有颜色的饮料,真会出现视频里的效果吗?为了验证视频的真伪,昨日,北青报记者在市面上随机购买了“美年达”橙味汽水、“芬达”葡萄味汽水以及“醒目”西瓜味汽水三瓶饮料,进行实验。
北青报记者先把与视频中一样的“美年达”橙味汽水倒入玻璃杯中,随后放入一张普通纸巾,用筷子快速搅拌。30秒过后,杯子里的饮料颜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1分钟后,饮料颜色稍微变浅,杯中的纸巾颜色逐渐变深。而连续搅拌两分钟后,原本深橘色的汽水变成了淡橘色,放入的纸巾也由白色变成了橘色。
与瓶子内剩余的汽水颜色相比,经过纸巾搅拌后的汽水颜色确实有所变淡,但没有出现上述视频中,杯子中饮料的颜色完全变为白色的情况。而经过搅拌的纸巾最后团成一团,也不像视频中搅拌过后拿出的纸巾那么平整。
随后,北青报记者将深紫色的“芬达”葡萄味汽水倒入杯中,同样往里头放入一张纸巾。搅拌了几下后,发现饮料颜色很快变淡,两分钟后,原本深紫色的汽水变成了淡紫色。
实验完紫色汽水后,北青报记者拿出水红色的“醒目”西瓜味汽水做实验。同样在倒出的汽水中放入纸巾,然后快速搅拌,两分钟后,原本水红色的饮料变成了粉红色,而纸巾却变成了水红色。
虽然上述实验效果不如视频中那样明显,但橙味、葡萄味、西瓜味三种汽水经过纸巾的搅拌,确实也褪色不少。
北青报记者通过饮料瓶上的配料表发现,“美年达”橙味汽水的食品添加剂里有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等色素成分;“芬达”葡萄味汽水的食品添加剂里含有苋菜红、亮蓝等色素;而“醒目”西瓜味汽水同样添加了苋菜红、柠檬黄等。
那么,使用无人为添加色素的鲜榨果汁做实验,也会是一样的效果吗?
北青报记者用新鲜的橙子打出一杯橙汁,同样放入纸巾搅拌,1分钟后,果汁的颜色并没有改变,纸巾也没有明显变黄。搅拌了两分钟后,杯子里的果汁颜色依然为此前的黄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专家
实验不能说明饮料色素超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上述实验说明纸巾对色素有吸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说明饮料里的色素含量过高。
朱毅称,色素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色素,如从水果中提取出的色素;还有一种是人工合成色素,就是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饮料里添加的色素多为此类。
事实上,不仅是人工合成色素能够被吸附到纸巾上,天然色素也同样可以。
为什么添加色素的饮料和鲜榨果汁的实验效果不同?朱毅解释称,纸巾有许多的微孔和空隙,而人工合成色素的颗粒比鲜榨果汁中天然色素的颗粒更大些,更容易被吸附在纸巾上,所以鲜榨果汁实验效果不如饮料那般明显。但如果是人工提取的天然色素调配而成的饮料,其颗粒也相对较大,所以实验效果和人工合成色素饮料的搅拌实验相差不多。
“这个实验不能说明饮料色素含量超标,不能对色素的量和性质作出判断,只能说明纸巾能够吸附色素。”
朱毅表示,人工合成色素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不用过度担心。但是对于少年儿童而言,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从预防原则来看,还是要远离含有色素的饮料。“不仅在于色素,而且饮料本身含糖量高”,“颜色特别鲜艳的饮料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池梦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