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6-1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教研网共同主办的“2016年第一届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在八一学校举行。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副校长刘汝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谷振诣,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熊明辉,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江南大学、各地优质中小学的专家、领导130人参加了此次交流和研讨。
(图为第一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据悉,研讨会主题由“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阶段成果交流”、“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与“批判性思维与学科融合及批判性思维的评价”三部分组成。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索批判性思维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作用。本次论坛不仅为各学校领导与教师们提供了思考与交流机会,也为基础教育引入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同时更为革新教育理念、培养具备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实践案例和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图为第一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现场北京市八一学校沈军校长致辞)
(图为第一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现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发表演讲)
北京市八一学校沈军校长致辞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做了《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发展》的发言,她指出,各国持续的教育改革,对国家发展战略有重大影响。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已经从原来的大容量记忆性学习转向了思维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罗校长强调,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要关注价值观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就非常重要。罗校长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基础教育领域与高等教育联动探讨批判性思维的思考。首先明确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其次批判性思维发展分水平吗?最后,学科课程如何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目标是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强上进心的公民,在未来生活中,可以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承担社会责任。
(图为第一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现场八一学校发展处陈咏梅主任发表演讲)
八一学校发展处陈咏梅主任做了《培养批判性思维,成就创新人才》的发言。她从为什么讨论批判性思维切入,谈到了八一学校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核心课程途径,基于批判性思维构建了课程群,包括批判性思维课程,基于批判性思维的阅读,写作,演讲,辩论。并将与创新性思维课程一起渗透到学科课程中,从而使批判性思维培养真正落地生根。学校通过批判性思维课程,项目式课程,学科渗透三个途径,推进批判性思维培养。陈主任详细介绍了八一学校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学校以“寻找资源,建团队,培训,选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保实施”的流程。八一学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因着目标是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方案,而经历的复杂过程,始终将批判性思维贯穿始终,最终学会思考,表达,能理性做出决策。此外,八一学校在语文,地理,生物和物理学科都以丰富的教学实践进行着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图为第一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现场 未来网记者白天摄)
“批判性思维是国民必需的素质之一”,若想培养创造知识的学生,应扩展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分会场活动中,以八一学校为主共有六节展示课分别涉及语文学科、历史学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批判性思维教育重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自主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所体现,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学术认识创造的素质内容,比如信息分析能力,具体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思考能力等。在展示课中力求研究具有思辨和理性精神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模式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有效策略。
在“批判性思维与学科融合及批判性思维的评价”的论坛里我们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教学中融合的有效路径以及评价的落实,批判性思维并非理论性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用批判性思维教批判性思维,在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更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批判性思维教学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此次大会为推进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建设,发挥批判性思维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应有作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实施路径。
推荐阅读:国务院出暖政:保障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