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纵观《黄帝内经》之三阴三阳之离合

2016-07-19 11:17:21来源:新浪网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黄帝内经》原文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上述内容就是歧伯给黄帝讲解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用现代语言讲解也就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

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晴明穴,因太阳为少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名叫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族大指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因阳明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

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阴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因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阴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阳。

上述内容说明了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也体现了古代中医学辨证而治的医学理论主义,同时也提醒现代人,生活要协调、滋补要有序,凡事都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违反阴阳协调的规律。


推荐阅读:阿胶的变迁你知多少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2015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详情 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详细】
《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文化 精气学说产生于先秦。管子认为:凡物之精,此则为...【详细】
《黄帝内经》问世时间之争成因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自晋代皇甫谧以来,就一...【详细】
戏说《黄帝内经》 丑话说在前面,《黄帝内经》不是黄帝他老人家写的...【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