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的《针炎甲乙经》问世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当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针家、灸家。著名医药学家葛洪的妻子鲍姑,善于应用灸法治疗疾病,是见于记载最早的女灸家。
鲍姑(名光潜),是广东南海县人鲍靓之女,她医术精湛,尤擅长灸治,以灸治赘瘤而得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广州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炎治,取显著疗效。故广州《鲍姑祠记》云:“鲍姑用越岗天产之艾,以灸人身,灸赘瘤,一灼即除。历年久、而所惠多。”鲍姑用灸法治疗肿瘤,这在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记载,她的部分灸治经验,收进其夫葛洪的《肘后方》中。
鲍姑用灸法治疗顽固疾病,深得广东人民敬重。为纪念这位女灸家,在广州三元宫内建立了鲍姑殿,建造碑记,供后人景仰。
传说
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亦无法找到男人,故而顾影自泣。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推荐阅读:关于中药黄精的动人传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