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发布的物价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在上月由负转正的基础上,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CPI和PPI涨幅扩大反映出需求有所回暖,经济由降转稳的迹象更加明显。
基数和季节性因素推高CPI
时隔4个月,CPI涨幅重新回到“2%”的区间,去年同期对比基数相对偏低是CPI涨幅扩大的重要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虽然CPI环比下降,但由于去年同期对比基数偏低,10月翘尾因素0.5%比9月上升0.29%,因此同比涨幅反而走高。
从今年以来的走势看,CPI涨幅总体围绕2%上下波动,保持了平稳态势。在温和上涨的背后,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的上涨让普通公众感受最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3%,影响C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商务部统计显示,10月份,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4.06元/公斤,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2.2%。
“此轮蔬菜价格上涨,季节性因素明显。”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分析师郭召芬说,北方因气温下降导致蔬菜生产成本增加,南方受台风、高温、强降雨天气等影响,蔬菜补种时间有所推迟,造成蔬菜市场供应不足,推高了菜价。
但蔬菜价格的波动具有短期性。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告诉记者,到11月中下旬,随着冬季蔬菜供应量的加大,价格涨幅将会趋于平稳。
从更能反映短期趋势的环比数据来看,食品价格的回稳也将抑制CPI的涨幅。10月份,CPI环比下降0.1%。其中,蛋、猪肉、水产品、鲜果和鲜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4%、2.8%、1.8%、1.7%和0.9%,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18个百分点。
“黑色系”上涨带动PPI大幅回升
相比于CPI的上涨,PPI的大幅回升更受关注。在上个月由负转正的基础上,10月份PPI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超出部分市场机构的预期。
具体来看,PPI上涨中贡献较大的是煤炭和钢铁行业。数据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1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同比上涨13.1%,涨幅比上月扩大3个百分点。
在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今年以来,煤炭和钢铁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产品价格回升,企业效益增强。进入10月份,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特别是被市场称为“绝代双焦”的焦煤、焦炭价格快速上行。
煤炭价格的上涨是多重因素导致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分析,一是煤炭产量出现回落;二是需求出现恢复性上升;三是前期铁路运力偏紧;四是市场预期有所改变。此外,不排除有的市场主体借机炒作和囤积。
“目前煤炭供应的基本面是稳定的,不支撑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说,我国有充足的产能储备,运力保障能力强,港口存煤大幅度回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PPI回升一方面是国内需求有所回暖,另一方面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但由于国内需求回升并不强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持续性也不强,未来PPI仍可能出现波动。
经济由降转稳态势更加明显
分析认为,当前物价涨幅总体温和,未来仍将保持平稳态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未来CPI同比涨幅在略高于2%左右波动,整体小幅上涨;多方面因素促进工业产品价格上升,预计PPI同比增速仍会上行。
物价温和上涨,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信号。“这显示稳增长的措施逐步显效,价格信号逐步回暖,经济由降转稳的态势得到印证。”王军说。
与此同时,对未来物价走势仍需密切观察。刘学智说,尽管当前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但在供求关系和投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紧的食品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需要引起关注。要加强民生领域商品价格监测,防范投机、炒作等导致价格大幅波动。
另一方面,PPI的回升也会给当前工业领域结构调整,特别是煤炭和钢铁行业去产能增添复杂性。
许昆林说,近期的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并不能说明去产能已经到位。这是阶段性需求变化带来的,而且个别投机炒作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非理性的成分。这不是长期的趋势,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煤炭去产能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也不能减弱。
推荐阅读:今年青海牧草产量偏低 牧区雪灾风险度较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