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广州地铁“禁食令”松动,或允许食用无刺激性食物。广州市交委最近印发了新版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坐守则》,把原来“禁止乘客在列车上进食”的规定更改为禁止乘客在车站及列车上“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使用可能伤及他人的餐具,例如餐刀、餐叉等。”不少市民也把这一变化理解为地铁“禁食令”有所松动,今后只要不是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就可以在列车上进食。
允许在地铁进食无刺激性食物,看上去是一个很美好、很人性化的规定。不过,地铁里不能进食已是很多市民自觉遵守的惯例,而今广州地铁的这一政策松动,在赢得一些好评的同时,无疑为执行难埋下了伏笔。
站在道德高地审视,禁食令的松动无疑体现了条例制定者人性化考虑,特别是对一些特定人群,比如老人和孩子、慢性病患者等需要随时进食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是,这样的灵活性条例对于执行者而言,无疑左右为难:怎么来界定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如何断定进食者是需要照顾的慢性病人?对于普通工作人员而言,这几乎都是些无解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当初制定地铁禁食令时所考虑到的问题,如今仍然存在,比如不加节制地允许地铁进食会导致环境污染,给多数乘客带来不便,而食物的碎屑会引来老鼠、蟑螂等,一旦发生啃咬地铁电缆的状况,将影响地铁安全……情况依旧在,何以禁食令就松动了呢?有些评论认为,之所以松动,是因为禁食令出台后执行不了,由此可见,我们管理的随意与任性。
当然,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地铁禁食令的松动也许不会带来以往“一放就乱”的状况,但无论如何,这些模棱两可、无从遵守的条例,还是少一些好,毕竟,出台政令法规是让大家执行的。
推荐阅读:中国全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