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遵义赤水市,无论是赤水河谷一带,还是高山和农村,几乎“处处皆景”。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望云峰农业生态观光园既是产茶地又是风景区,实现了农旅一体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贵州依托绿色底蕴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贵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新业态,逐步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良好但仍比较脆弱。为推动绿色发展,近年来,贵州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中,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
贵州将全省作为旅游景区,以“全景化”方式培育“大旅游”,部分县市形成全产业融合、全季节体验的发展态势。占全省面积70%左右的喀斯特地貌,让贵州发展山地旅游有着明显优势。
“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城里乡下都可以旅游,荔波县处处是景区。”说起荔波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局局长潘兴发心里非常有底。过去,荔波旅游主要以大小七孔景区为主,现在则是打造景区群,逐步实现旅游年收入200亿元。为满足游客住宿需求,目前荔波宾馆和酒店已达180家。
位于贵州黔西南兴义市的马岭河峡谷,是著名的国际山地旅游景区。万峰林是马岭河峡谷的一部分,由多座奇峰组成。景区负责人杜鹃介绍,依托“世界级”资源,借助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今年举办了国际自行车赛、国际山地马拉松、国际徒步等活动,吸引各国游客。
贵州江口县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县太平镇云舍村,靠着“土家第一村”这个称号火了旅游。村民张梅英以前在温州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卖米豆腐、干竹笋、干白菜。通过土特产收入,她在老房子旁新建了一栋三层楼房,每年租金有4.3万元。在马岭河峡谷景区,黄鹏通过卖40多种地方特色小吃和特产,年收入近20万元。
贵州今年列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为坚持生态优先,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贵州省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
推荐阅读:中国杂交水稻创布隆迪高产纪录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