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全国13多亿人“舌尖上的安全”。
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审议中,与会人员认为,要做好监管工作,确保严字当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具有统一性、权威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起最严格的监管体系,多位与会人员纷纷建言。
车光铁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机制建设。“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随着形势发展变化,还会不断出现各类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充分做好长期应对和统筹发展准备。”他认为,应明确和突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整体战略定位,强化部门监督合力,落实动态和日常监管机制,始终保持监管、执法、处罚从严从重的高压态势,以强有力的措施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贾春梅建议,相关部门要建立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通报和组织查处机制,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与纪检、监察、信访、媒体的联动机制,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加大对有关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行政违法人员严厉惩处。同时,对在食品安全事件中不作为、滥作为的渎职人员,坚决追究其责任。
目前,从基层情况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广、量大,且机构、人员、技术等各方面基础条件,都还相对较为薄弱。如何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尤其是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基层监管队伍,也是此次分组审议的一个热点。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何东平委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曾到广东对食品安全监管做过调研。在他看来,在机构改革时的人员稳定问题很重要,要特别重视监管骨干和专业人员的流失问题,这也是基层反映很强烈的一个问题。
“广东省监管队伍核定编制才11268人,仅占全省常住人口比例的万分之一点一,部分市还只占万分之零点五,远低于全国万分之一点五的平均水平。”何东平进一步指出,现在部门合并,比如说工商和食药监的合并,这些问题都跟经费、手段、人员素质提高联系在一起。要与时俱进,但是首先得保证有人做事、有一支队伍。这一点十分重要,越往基层走,这个问题越突出,形成机制、推动改革,不能不对此予以全盘考虑。
报告指出,国务院各部门不断强化种植养殖环节的源头管理,严格农业投入管理。农业部为此严把准入关,按照成熟一个淘汰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对高毒农药采取禁限用措施。禁用高毒农药39种,高毒农药使用量占农药使用总量的比例下降到2%以下,淘汰小、乱、差饲料企业近4000家。分组审议中,对于高度剧毒农药的使用问题,仍是热议的焦点。
“从源头看,食品也好、蔬菜也好,土壤源头污染不解决,后面的问题难以解决。而我们国家农田污染的状况令人震惊。现在不光是无机物的污染,有机物的污染,连大气、土壤、水、肥都遭到复合污染,都很严重。”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举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5亿亩耕地被污染,3000多万亩土地用污水灌溉,固体垃圾堆占农田已经有200万亩,造成土地污染非常严重,土壤重金属、农残严重超标。“在这种情况下种出的蔬菜不可能不超标。”他建议国家抓紧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调查,摸清底数。更重要的是加强综合治理,将源头堵住,不能污染了之后然后再说怎么治理。
此次报告中专门提到了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对兽药生产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禁止人用重要抗菌药用于兽药。
推荐阅读:武汉一高校湖里捞鱼两万斤进食堂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