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申报的"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经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首个中医导引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源于中医理论的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从明清时期就已广泛流传,并在传承应用中不断增演发展,最终形成了以《易》为哲学基础,《素问》、《灵枢》为理论指导的学术流派。
● "易" 即改变;"筋"即经筋; "经"通"径",指路径、方法。
● "十二"内应人体十二经筋。
● "势"指动态的,气势、态势、情势等。
● "导引法"中医六大技术体系之一,强调自身修证与里应外合。
● 特点:是分筋疏导,每一势导引都针对性的疏导人体一条经筋。
● 易筋导引行气前均有咬牙,舌抵上腭,双目平视,调匀鼻息的要求。
● "咬牙"是练筋骨的开始。
●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 "咬牙叩齿"可固齿和壮骨。
● 咬牙,也称"叩齿"、"啄齿",养生十六宜曰:齿宜常叩。
● 即使牙齿脱落,咬假牙还可以刺激牙床,以防萎缩。
● 舌抵上腭。"抵"而不是"舐"。亦做舌柱上腭。
● 中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
● 舌尖上抵则津液生。
● 《养生十六宜》曰:舌宜常柱。
● 舌抵上腭形成任脉与督脉的环流,中医导引学谓之:小周天。
● 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要求睁眼练习。
● 中医学认为:眼为神舍。
● 睁眼有练神之功效。
● 若习练者神弱,在锻炼时不自觉的闭上眼睛,可稍事休息, 待恢复精神后再行练习。
● 初习导引者,可鼻吸口呼,待呼吸调匀后再鼻吸鼻呼。
● 养生十六宜曰:鼻息宜调匀。
● 初习调息宜刻意为之,久久自成习惯。
● 注意:年纪大习练者,需注意修剪鼻毛。
● 毛发的功能之一是帮助收缩,鼻毛太长也会影响通气。
-
● 韦驮献杵第一势:疏导手太阴经筋
濡养手太阴肺经
寅时(3:00~5:00)气血流注肺经。 -
● 韦驮献杵第二势:疏导手少阳经筋
濡养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00~23:00)气血流注三焦经。 -
● 摘星换斗势:疏导手少阴经筋
濡养手少阴心经
午时(11:00~13:00)气血流注心经。 -
● 出爪亮翅势:疏导手阳明经筋
濡养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00~7:00)气血流注大肠经。 -
● 倒拽九牛尾势:疏导足阳明经筋
濡养足阳明胃经
辰时(7:00~9:00)气血流注胃经。 -
● 九鬼拔马刀势:疏导足太阳经筋
濡养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00~17:00)气血流注膀胱经。 -
● 三盘落地势:疏导手厥阴经筋
濡养手厥阴心包经
戍时(19:00~21:00)气血流注心包经。 -
● 青龙探爪势:疏导足少阳经筋
濡养足少阳胆经
子时(23:00~1:00)气血流注胆经。 -
● 卧虎扑食势:疏导足厥阴经筋
濡养足厥阴肝经
丑时(1:00~3:00)气血流注肝经。 -
● 打躬势:疏导足少阴经筋
濡养足少阴肾经
酉时(17:00~19:00)气血流注肾经。 -
● 工尾势:疏导手太阳经筋
濡养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00~15:00)气血流注小肠经。 -
● 收势:疏导足太阴经筋
濡养足太阴脾经
巳时(9:00~11:00)气血流注脾经。
●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针、灸、砭、药、导引、按蹻。
● 其中针、灸、砭、药、按蹻五法为外援法,由外而内。
● 唯独导引为自主的内应法,由内而外。
● 千百年来,导引法都是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
● 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与其他诸法相和,调动了患者自身的能量,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 相传源自南北朝时期菩提达摩
● 明末清初刊印衙门藏版《达摩易筋经》
● 清代《卫生要术》收录易筋经十二势
● 映斋藏版《易筋经》
●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易筋经》
● 锦州铁路中心医院《易筋经疗法》
●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创编《健身气功易筋经》
● 2009年,严蔚冰整理《达摩易筋经》
● 2011年,严蔚冰整理《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