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凉饮料避暑,另一方面又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朝代、各个地区风俗不尽相同。
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北方地区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饺子和面条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养分,如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钾、镁等会溶到面汤当中,溶出的营养成分比受热损失的营养成分数量更大。故而吃饺子吃面时,不要忘记喝汤。
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在胃口不佳的燥热夏季,来一碗加花生酱、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与饺子相比,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
长沙:头伏狗二伏鸡,三伏吃甲鱼 长沙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头伏狗二伏鸡,三伏吃甲鱼”。“伏狗”、“伏鸡”能补虚助阳,温里散寒。对于平日阳气虚、畏寒怕冷的人来说,三伏天吃狗、吃鸡,可以起到温补、祛寒湿的作用,正符合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春夏养阳”。但是对于阴虚体质,平素表现手脚心发热,面红、烦躁、脾气大的人,以及有甲亢、结核病、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病友,吃狗、吃鸡则要慎重,最好是少吃或不吃为好。甲鱼有滋阴清热、健脾开胃的功效,适合于阴虚内热的人食用。不过,有肝病、胃肠疾病的病友以及孕妇则应该少吃或不吃。
南昌: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 江西传统民俗中有“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南昌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因为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另外,湖南和江西地区还有“头伏吃鸡二伏鸭”之说。传说中,湖南人头伏吃鸡有“规矩”:要将门窗关闭,须穿好长袖衣,将鞋袜整齐穿上,并将裤脚用绳子扎紧,不许用风扇、蒲扇之类的东西,然后倒一小杯酒,慢慢食用,吃得大汗淋漓,就跟三伏天坐月子一般……
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 在杭州,旧时一到三伏,富贵人家要“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而手头紧张的穷人却是“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现在,火腿、蹄髈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为人人喜爱的应季时蔬。肉类比较油腻,食用多过易造成胃部负担,最好是和冬瓜、莲藕等蔬果一同煮。
徐州: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据中医理论,羊肉属于滋阴食品,春夏滋阴,夏吃羊肉补虚增力效果好,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可将体内的毒素祛除。在江苏徐州、安徽萧县部分地区,人们认为,羊在经过春冬两季的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膻味小。到了三伏天,人们体内积存积热,饮用了加有羊油、醋和香菜的羊肉汤后,全身冒汗,驱散体内积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