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中医解读:为何文人才子多英年早逝?

2015-08-06 11:46:23来源:健康台

为何古代的文人才子大多英年早逝?真的是天妒英才吗?还是因为其自身的原因?下面我们从中医角度一一解析,为什么那么多文人才子会英年早逝。

中医解读:为何文人才子多英年早逝?

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18岁即有才名,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33岁便忧郁而死。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也因仕途失意,一生愁苦多病,27岁便与世长辞。

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与活到90岁的文征明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他早年屡试不中,及第后却又遭贬。才情与现实的反差让他终日郁郁寡欢,年仅33岁便走完了一生。

有“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美誉的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刚过30岁便英年早逝。他的诗词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我们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困惑,从中也能看出他孤独悲观的性格。

……

中医认为这些英年早逝文人才子们,都有共性,那就是他们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复杂性。

隐忍与功利并存。文人坚强隐忍,沉稳内敛,但在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掩藏着功利之心,一旦壮志未酬,便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能够自我解脱自我释怀尚可,否则必是适得其反,古代文人因此而积郁成疾的数见不鲜。

坚强与脆弱同生。读书可以陶冶情操,磨练性格,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面古代文人更容易将现实理想化,渴望心境合一的自然和谐状态,这就在他们内心深处埋藏下了脆弱的种子,而世事又哪里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内心的清高,遇到的挫折往往是不能承受的,这时的他们甚至比常人更加脆弱。

乐观与消极同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古通今,学识渊博,眼界自然开阔。天赋异禀使他们能够洞悉世事,但往往也会因为看得太透,而消极避世,行为做派与世人格格不入,缺乏生活的激情,缺少生命的活力。在这种矛盾性格的影响下,很容易在思想上形成症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性格上的缺陷最终导致这些才子们悲惨的结局。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谷国青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古代文人的中医情怀 古代的文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很多文...【详细】
古代极具文人范儿的医书 中医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地方,更有甚者,在古代,医...【详细】
文人论医有灼见 宋代名相王安石自述: 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详细】
古代极具文人范儿的中医医书 中医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地方,而在古代,医生们为自...【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