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诺贝尔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那么,究竟哪一阶段的教育对诺贝尔得主的影响最大呢?或许答案不一而足,但下面这个小故事一定能够引起您的深思。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1988年1月,当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之时,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孩提时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有一个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地说:在去上海的轮船上,一天晚餐过后,同行的同学们都上甲板观风景玩去了。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有任何人要求,到了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孩子独自在船舱里拿出书本,若无旁人地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叹到:“这就是习惯!”
学习习惯指的就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去学习。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