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湖广和云贵地区出现了可怕的疟疾,当时特效的奎宁丸还未普遍使用。边远地区的百姓,多用乞求仙婆施法驱邪,或请巫医服符水来治病,因此死亡率甚高。为解除百姓的病痛,民国广东著名的制药家和广州名医梁培基(1875年-1947年)以他特有的眼光,大胆地推出一种自制的治疟疾药物,命名为“梁培基发冷丸”(广东民间称疟疾为“发冷”)。该药采用中成药丸的剂型,以治疟疾有特效的“硫酸奎宁”为主要原料,再配以中药甘草粉等制成,疗效显著。可是如何让老百姓尽快了解并接受这一新生事物,梁培基动了不少脑筋。
不久,在广西、贵州、云南的一些城市、乡村,出现了一批行迹独特的人,他们专在当街闹市醒目位置书写广告,字体大小视建筑物的面积而定,但一般都书写的十分巨大,占满整堵墙壁,远远看去格外显眼。由于他们的广告制作方法奇特,所以给人的印象深刻。一般人出门,走十五分钟,忽见对面高墙上出现了“梁培基”三个巨幅宋体大字,却没有下文。再走不到五十步,又出现了同样三个大字。十五分钟的路程,此三字竟然出现五处之多,人们心中很是疑惑。
过了半个月,这群人又扛着梯子、提着油漆桶和大大的扫笔,在所有“梁培基”三字下面增写上“发冷”两字。这更让路人猜测其用意,一时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此乃仇家对“梁培基”的攻击行为。自此,“梁培基发冷”五个字在通街大巷的墙上又保留了月余。后来,书写人又在“发冷”二字之下加了一个“九”字,变成了“梁培基发冷九”。而粤语“九”与 “狗”同音,故见者初则忍俊不禁,继而捧腹大笑,此事一时成为各地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坚信有人对梁培基攻击了。谁知,又过了一个多月,书写人突然在 “九”字中间加了一点,“九”字变成了“丸”字。至此,人们才明白原来是“梁培基发冷丸”,人们一下子就记住这个药了。
梁培基以其独特的广告手法,再加上此药的功效显著,畅销华南各省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药,深受百姓的欢迎。当时,桂、滇、黔一带之穷乡僻壤,好多人不知中国有个蒋介石,却无人不知晓梁培基。后来,梁培基在北方也如法炮制,效果亦佳。与此同时,梁培基发冷丸还远销到美国和南洋等地,年销最达100万瓶。他的广告绝招就是今天看来,也是不可多得的妙法呀!(刘永加)
原标题:民国奇特的医药广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谷国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