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斤娃娃鱼售价达1500元,一条3.3斤重的娃娃鱼总价近5000元。近日,有游客在桂林市一家普通餐馆遭遇“天价娃娃鱼”,在民警调解下,游客最终以1500元价格买单“了事”,此事引发热议。从“38元一只青岛大虾”,到哈尔滨的“398元一斤鳇鱼”,再到此次“天价娃娃鱼”事件,“天价”现象层出不穷,拉低人们预期下限的同时,令部分消费者困扰甚至畏惧。
天价事件的频繁发生,特别是“天价鱼”“逆着洋流独自游到底”,从北方游到南方,在舆论场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反思。种种反思,自有一股淋漓正气;种种建议,有真性情也有真道理。但在这其中,别忘了信用建设这一维度。
桂林“天价鱼”事件有一个堪称魔鬼的细节。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2015年8月10日涉事餐厅曾经被媒体曝光收取“天价餐费”,当时餐馆名字是“河畔美食坊”,此后餐厅改名“江边美食坊”。也就是说,这家餐厅是有前科的。按照哲人所讲的,事件常常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决定其转变的,就于在能不能总结经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家餐厅显然没有做到,这才在同一条河流里摔倒两次。
不仅是桂林“天价鱼”事件,哈尔滨“天价鱼”事件的涉事餐厅,同样也是有前科的。当时媒体报道,早在这一事件之前,哈尔滨这家餐厅就被网友在“大众点评”网站上曝光了。也远远不止是这两起“天价鱼”事件,从市场现实来看,在成为公共事件前,大多数的宰客餐厅是有前科的,不是第一次发生。当我们以旅游、前科等作为关键词,进行一下组合,一个概念出来了,这就是“旅游黑名单”。
一段时间以来,“旅游黑名单”露出了峥嵘,已经有好几个游客上了“黑名单”,他们成了旅游行业拒绝服务的对象。凡事就怕对比,一对比问题就出现了。同样是旅游链条的参与者,那些不文明的餐厅,一犯再犯,不知收敛,万一被曝光了,大不了改名了事,一点也不影响赚钱;如果是一个不文明的游客,就会上“黑名单”,付出沉重的代价。站在对市场危害的角度,不文明的餐厅比不文明的游客,带来的“骨折指数”还要高。谁生病谁吃药,这里不是为那些上“黑名单”的游客叫屈,而是想问一声,同样是不文明行为,为什么不文明餐厅有“免死铁券”,可以不上“黑名单”?
“旅游黑名单”属于信用建设的一个范畴。有识之士不难看到,这些年来,信用建设很是热闹。可静而思之,却会发现“喊得多做得少”,对于很多人来说,信用黑名单还很遥远。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破冰,针对的也只是普通公民行为,而忽视了那些“大户”。比如说,“闯红灯将与信用挂钩”、“不还银行贷款将与信用挂钩”、“室内吸烟将与信用挂钩”、“旅游不文明将与信用挂钩”、“不常回家看看也要与信用记录挂钩”……而市场主体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却可以置身于信用建设之外。
这也是我们想提醒的,反思“天价鱼”别选择性忽视信用建设。回头来看,如果信用建设在旅游市场得到重视,那么桂林“天价鱼”事件的商家,因其前科存在,早就应该上“信用黑名单”了。对这家餐厅来说,“行散神不散”,即便想换名也换不了。由此,还会发生“天价鱼”事件,还会严重影响当地旅游形象吗?进而思之,如果信用建设蔚然成风,由此传出的威慑力,提高的违法成本,将会倒逼商家不敢宰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