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肉松类产品配料为“猪肉味豆粉松”,这种豆粉松“原料跟猪肉无关,是豌豆粉加猪肉香精混合而成”。加入了少许肉粉的豆粉松“假扮”肉松做内馅儿,几乎已是烘焙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并非真正肉松。专家表示,目前国内肉松类制品尚无统一标准,如果以豆粉或肉粉松为配料,但产品名称却打着“肉松”的名义,将涉嫌欺诈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11月7日《北京青年报》)
肉松面包里面居然没有真肉松,这个爆料令网友大吃一惊,这么常见的食品原料,居然也有“水分”了。可也有部分网友调侃,这算啥事呢,鱼香肉丝里也没有鱼、老婆饼也不送老婆,如此看来,肉松面包里没真肉松,似乎也不算稀奇了。好在这只是个段子,绝大部分人还是很愤怒,这分明是在忽悠消费者,商家玩弄文字游戏,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牟取暴利,理应予以处罚才对。
而对于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来讲,也别把“肉松面包没肉松”当做段子看,需要看到背后潜藏的问题,及早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堵住这个漏洞,规范肉松食品的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从媒体揭露的情况看,肉松是由鸡肉、猪肉或牛肉等肉类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但“肉粉松”则是由豌豆粉混合了部分肉粉等制成,两者的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虽然“肉粉松”也是可食用商品,只要严格按照规范生产配比,也就不存在质量问题,可是拿“肉粉松”鱼目混珠替代肉松,却不在包装显著位置上标明,则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甚至于部分商家用低廉的“肉粉松”加工食品,却卖出高价的肉松食品价格,则就涉嫌以次充好、非法牟利了。
现在肉禽原料价格较高,要是用纯肉制成肉松,“基本上2.5斤肉才能生产出1斤肉松”,其价格自然要达到数十元一斤,对于商家而言,成本就上来了,也就产生用廉价的肉粉松替代的动力。相比之下,肉粉松才几元、十几元的价格,也能达到“吃出肉味”、“吃出纯肉松的丝状感”的地步,从而忽悠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误以为买到物美价廉的肉松食品。可见,如果不注明肉粉松食品的话,就属于欺诈行为,需要改变这种不规范的标注。
据专家所言,目前肉松原料有行业标准,但肉松类制品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就给部分商家留下可乘之机,出现打着“肉松面包”的招牌卖着“肉粉松”产品的乱象。可见,肉松类制品国家标准的缺位,乃是最关键的问题,不仅监管部门难以出手遏制,亦纵容奸商浑水摸鱼赚取暴利。因此,急需将肉松类制品的国家标准“短板”补上,明确肉松与肉粉松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规范,以及食品名称、包装、配方等方面的标注标准,从而用标准约束市场乱象,也使得监督部门能够依规查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