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我国江西、广东、浙江等地也陆续出现多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国外有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危害可能不止于新生儿小头症,还有积水性无脑和死胎。这一发现提醒医疗人员在关注小头症的同时,还需警惕积水性无脑和死胎等情况。而由于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感染后仅20%的人出现症状,这令孕妇本身难以察觉是否受感染。
在未做病毒筛查之前,普通人如何察觉可疑症状?专家提醒可参照临床特征尽早发现蛛丝马迹。据《方案》介绍,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的人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愈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危害或不止新生儿小头症
随着寨卡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升级,有关寨卡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据新华社报道,巴西寨卡疫情暴发后,美国耶鲁大学热带疾病专家和巴西一家综合医院的医生团队展开联合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危害可能不止于新生儿小头症,还有积水性无脑和死胎。这一研究提醒,医疗人员在关注小头症的同时,还需警惕积水性无脑和死胎等情况。
据介绍,该研究团队发现,一名20岁的巴西女子孕期前3个月看似正常,没出现寨卡病毒明显症状,也没感染登革热和切昆贡亚热,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麻疹和弓形体病检测均为阴性。但在孕期18周的超声检测发现胎儿体重明显偏轻;30周时胎儿脑部发育严重滞后,身体有多处缺陷;32周胎死腹中,死胎不仅头小,脑部也未发育形成脑组织,且胎儿水肿。据悉,这是首例寨卡病毒可能关联中枢神经系统外组织损害的病例,值得警觉。
该报道还强调,寨卡病毒由蚊子叮咬传播,80%的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这令孕妇难以判断是否感染。而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3日通报,美国已发现14例疑似通过性接触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其中包括数名孕妇。
最佳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目前尚无疫苗可防寨卡病毒,国家卫计委提醒,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广州市疾控中心消毒杀虫部科长罗雷日前提醒说,作为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传播媒介的白纹伊蚊在广州市广泛分布,发生相关媒介传染病的风险长期存在。据广州一、二月份的蚊媒监测来看,目前全市蚊媒密度较低,虽有寨卡病毒病等输入性疫情的可能,但传播流行可能性不大。不过,从历年监测来看,进入3月份后气温回升,蚊媒孳生和活动将开始活跃。他建议街坊们及时清除身边垃圾和积水,最好不要在家中养水生植物,如果一定要养则要勤换水并适当做杀虫处理,以防蚊虫孳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池梦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