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前,惠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把《关于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设置母婴室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建议国家积极推进相关建设,让母婴室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
不少人还记得,此前由于有母亲在地铁车厢等公共场合喂奶,曾引发关于“文明”话题的广泛争议。追问这一现象的原因,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母婴室缺乏或形同虚设可谓难辞其咎。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地,相应配套设施是否健全有着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黄细花的建议正当其时。
在笔者看来,母婴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展,除了实际的服务效用,更在细节上体现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宜人”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而社会是否和谐往往体现社会对每一单独个体能否有尽可能贴心的关怀。
“你的新生活充满了潜能,我们愿你能健康快乐,让你充分地探索研究。你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理由,去反思我们希望你生活的那个世界。”这是不久前一名世界级知名企业家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其感动人心之处,是因为人们从中看到一个父亲把对自己孩子的爱,推广到普遍意义的“下一代所有孩子”身上,从而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并提供不断前进的动力。
即使不是知名企业家,但对每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来说,新生命的到来都会提供一个重新看待世界,乃至改变世界某一部分的机会。不少家庭在迎接新生儿来临时,都会到超市买来不少软垫,将房屋内有棱角的地方包裹住,避免孩子在磕磕碰碰中受伤。由于便利性等原因,随着孩子长大,这些软垫会慢慢拿掉。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一定年龄段的孩子是始终存在的,对他们的爱护也应该是始终存在的。
一个良好的社会理应为每一个母亲提供更多关爱,也让这种关爱通过母亲传递给孩子——下一代的“我们”身上。母婴室等场所不止是提供哺乳等便民服务,更为繁华的都市增添一些温暖和柔软的部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池梦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