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小学男生性别教材《小小男子汉》的新书发布会在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举行,这本书被誉为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有人认为,这本教材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有所涉及,对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但也有人表示,该教材背后透露出大男子主义的倾向,使性别教育陷入男权刻板印象。
据上海教育出版社官方微信介绍,《小小男子汉》这本教材共分六个篇章。第一课“我是男孩”,主要帮助男生理解男孩和女孩究竟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拥抱我自己”,主要帮助男生理解什么样的男孩算得上“酷”。第三课“好想长大”,理解“为什么男子汉要有担待?”等。
该课程的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的男生,课程开展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模式。
作为该教材主编,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曾对媒体表示,“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男生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寻找‘小小男子汉’也成了一个社会话题,本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此书一出立即引发网友争议。有人认为,现在性侵害层出不穷,我们就要适度探索,普及这样的教育。不但要关注性心理方面的教育,也要提高男孩与时俱进的社会认知,并形成勇于担当,见义勇为责任感。
反对者则认为,性别教育不应该一刀切,性别只是生理上有意义,在与生理无关的精神层面都应该与性别脱钩,任何好的品质如勇敢、担当、自信、自立、细心、温柔、大方、宽容以及爱心等等,均与男女无关。
■说法
专家:性别教育应以平等为原则
对此,性与性别研究专家,著名性学家方刚表示,性别教育不能简单地进行二元划分,过于强调对男孩儿男性气质的培养,本质上是一种对男性支配主义的推崇,与我们追求性别平等的方向相对立。性别教育应以平等为原则,比如勇气和担当,不仅男生需要,女生同样需要。
另外,对于男、女分班教育,方刚也提出质疑。“性教育的目的是消除神秘感,因此男女要互相了解对方的生理、心理,采用男女分班授课的模式,人为制造了神秘感,不利于性别教育。”
该教材第二课“男生特区”板块,有对男生生殖器的描述,称“‘小鸡鸡’所在的部位就是男生的外阴部”。对此,方刚称,在性教育中,我们主张坦然谈性、大方谈性。有关一些性器官,不需要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代号,直接说专业名词就可以。“为什么你不会给其他身体器官起外号,而唯独要给生殖器官起外号呢?”
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认为,性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性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不只是传授性知识,更应以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性观念、培养人格和减少身心伤害为核心目的。
傅春胜认为,性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时期(3到6岁),孩子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尤其是早年通过对重要客体如父母的模仿认同,以及与小伙伴的游戏中对事物的各种观念开始逐渐形成,其中包括性观念,性态度、性道德标准等。可以说性教育不只是狭隘的性生理教育,还要包括认识身体发育、两性差异,异性相处之道,以及情感教育和亲密人际关系的教育。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去培育。(新京报记者赵凯迪实习生陈维城)
原标题:首部小学男生性别教材发布 性别教育陷入刻板印象?
推荐阅读:儿童白血病究竟是何方“妖孽”?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