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围绕转基因作物有许多是是非非,有人点赞有人批。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17日发布一份大型报告,试图回答一些转基因领域“令人困惑的”问题。这份得到学术界赞许的报告再次确认,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无不利影响,可安全食用;但同时认为,转基因技术不像支持者所宣称的那样有助提高粮食增产率。
这份408页的报告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基因工程技术被应用于使植物产生特定的特性,如延长水果保存时间、提高食品维生素含量或增强作物抗病能力等,但只有两种转基因特性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即抗除草剂与抗虫害。今天最广泛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3种,分别是大豆、棉花和玉米。
可安全食用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最为担心的一点是,食用后会导致健康问题,例如使癌症、肥胖症、肠胃疾病、肾病、自闭症及过敏等问题的发生率增加。但这份报告指出,动物研究以及对转基因食品成分的分析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与传统食品有任何不同,流行病学数据也未发现消费转基因食品与疾病之间存在任何关联。
撰写报告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委员会的主席弗雷德·古尔德教授当天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美国人与加拿大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已经有20年历史了,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这个方面(疾病发生率增加)的证据。英国人与欧洲人很少食用转基因食品,我们把美国与加拿大的(疾病发生率)情况与英国与欧洲的情况进行比较,也没有发现两者存在区别。”
报告还指出,有证据表明,一些转基因作物反而有利于健康。例如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对人体有害杀虫剂的使用,而添加贝塔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的大米有助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预防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失明与死亡。
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基因工程与社会学中心担任共同主任的古尔德说,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不利的健康影响可直接归咎于消费转基因食品。但一个重要提醒是,任何食品,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可能都会有一些细微的有利或不利的健康影响。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审慎检查而检测出来,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才有可能显现。
无助提高增产率
长期以来,转基因技术主要优势之一是被认为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但这份报告认为,在增产方面,转基因技术与其他育种技术相比并无优势。这对许多转基因支持者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击。
总体而言,种植转基因作物对农民有着积极的经济影响,包括减少作物损失及杀虫剂使用。但撰写报告的研究人员对美国农业部有关转基因技术引入前后的大豆、棉花和玉米产量进行分析发现,“从这个数据觉察不到作物产量增长率有明显变化”。
报告写道:“尽管总体的试验性证据表明转基因特性对实际产量增长作出贡献,但从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看,没有证据显示它们实质性提高了美国农业产量增加的速度。”
古尔德在记者会上说,这是一个令他们之中许多人“吃惊”“挠头”的发现。“相当多的人声称我们需要转基因作物去养活这个世界,使用转基因技术我们能提高产量的增长率。如果这样做,我们将不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植庄稼,”他说,“转基因作物来了,但我们没有看到产量增长率突然增加。”
报告还说:“对作物现有转基因特性不断演化的抗性是一个重大农业问题。”这种问题包括害虫与野草的转基因抗性问题,比如许多地方的野草发展出对草甘膦的抗性,而草甘膦是当前全球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的抗性除草剂。
为此,报告建议通过多样化的不同途径来促进产量稳定提高,而不仅仅是转基因技术。
作物特性是监管重点
近年来,CRISPR等基因编辑新技术的出现,给农业生产的监管带来了新问题。比如,美国农业部最近豁免了对经CRISPR编辑的一种蘑菇和玉米的监管,认为它们不含任何外源遗传物质,因此无需受到监管,这引起一定争议。
对此,最新报告表示,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植物育种技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决定一个新的植物品种是否应接受安全性检测时,重点应该是它具有的新的特性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构成风险,而不是用什么技术培育出来。
报告强调,监管机构应主动向公众通报怎样对新技术及其产品进行监管的信息,也应主动就这些问题征求公众意见。“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政策具有科学、法律和社会3个层面,不是所有问题单靠科学就能解答”。
报告举例说,从转基因作物对健康影响的技术评估结果看,报告撰写委员会不认为强制性转基因食品标签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合理措施,但这个问题涉及社会与经济选择,不仅仅由健康影响评估结果决定。目前,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并没有实行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签制度。
虽然围绕转基因问题的争论不会就此停歇,但多名未参与报告撰写的生物工程技术专家赞扬说,这份报告内容全面、客观、平衡。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韦恩·帕勒特在一份声明中说:“读了这份报告后,一个必然的结论就是:转基因作物就是作物。它们不是一些支持者所宣称的万能药,也不是其他人所宣称的可怕怪物。”
原标题:转基因不是“万能药”亦不是“怪物”——解读最新美国转基因报告
推荐阅读:北京菜价“晚涨”一个月已开始回落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