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是粮食生产大市,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大部遭受了历史罕见暴雨灾害影响,而襄阳的小气候相对较好,夏粮总产48.66亿斤,同比增产2.35亿斤。目前,秋粮收割已完成过半,据初步预测,今年粮食又是一个丰收年。
但农业是易受政策、市场、天气三重影响的弱势产业,襄阳粮食生产效益低下的局面短时间内仍难以化解。既要保证襄阳百亿斤粮食产量,又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襄阳的出路在哪里?
“要深挖调结构、转方式等增收潜力,以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向质量品牌要效益。”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在襄阳市调研“三农”工作时强调,要充分认清农民增收的核心地位和当前遇到的新情况、新难题,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牛鼻子”和“龙头”,主动作为,抓出成效。
“襄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就是补短板!”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表示,襄阳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发展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民有更多就业机会、更多增收门路,真正做到赚钱不离家、致富有保障。
突出效益优先,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在传统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空间狭小、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襄阳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种植结构内部调整,实现农民增收。
襄阳在全市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高产土豆、有机稻米等102种高效种养模式,提升粮棉油综合种植效益。宜城市郭家台生态甲鱼专业合作社发展稻田养殖面积2000亩,采取“稻鳖共生”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既养鳖又产稻,平均亩纯收入1.2万元,比单种水稻收入增加5倍;枣阳市适当调减水田玉米面积,发展旱稻生产,夏播水稻比上年增3.62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增至6万亩;老河口市狠抓优质稻和粳稻产业化开发,压缩玉米1万亩,增加水稻1万亩,发展专用红薯面积8000亩,发展优质小麦种子繁育面积2万亩;南漳县压减玉米面积2万亩,扩大水稻、蔬菜、杂粮、豆类、茶叶等作物面积;谷城县城关镇后湖村,发展双膜花生—西瓜套种模式,花生亩产量300-400公斤/亩,西瓜亩产量2500-4000公斤/亩,亩产值过万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襄城、樊城、高新等城区近郊,适当调减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露地和大棚蔬菜、瓜果直供城区。襄城区文江蔬菜种植合作社在欧庙镇千弓村成片流转200亩,建成钢架大棚360个,还种植桑葚树、樱桃树和柿子树,每个大棚投入约6000元,纯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保康县地处山区,过去农户种植粮食作物仅能解决温饱。如今在提升发展茶叶、蔬菜、养殖、食用菌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核桃、蓝莓、牡丹、药材等生态绿色新型产业,全县特色农业基地面积达95万亩。
延长农业产业链,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襄阳市在传统的农工融合、农商融合的基础上,着重推进农电融合、农旅融合,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宜城市刘猴镇钱湾村依托建在该村的宏全万头养猪场,带动农户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同时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生物肥料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有机果蔬采摘体验园,在一个村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新增就业人员800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谷城县依托特有的山水自然禀赋,把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功能作为重点,以“稻浪飘香、茶园绿波、万亩油茶、水库鱼乐、湿地美景、梯田风光”为载体的创意田园建设,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3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
枣阳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利用中央财政补助2000万元,在各乡镇分设了210个村级服务站,配备安装了邮乐网系统,建成淘宝“特色中国·枣阳馆”和邮政公司邮乐网枣阳旗舰店,中兴粮油、新阳蜂蜜、雕龙碑黄酒、香芝源山茶油、农家柴鸡蛋等数十种名特优产品上网销售,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转型。
创新规模经营形式,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2015年,襄阳市先后探索出了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土地流转、企社共建、龙头带动和农业共营等六种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速,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承包面积的21.5%,其中,襄阳市襄州区的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占土地流转面积的48%,显著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力。
“襄阳市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农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值得各地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推广和复制。”6月2日,湖北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在襄阳举行,湖北省副省长任振鹤表示,当前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缩小城乡差距压力较大,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襄阳全市77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襄阳双丰收合作社为代表的土地托管模式,是以农机服务为基础,以土地托管为手段,对农户推出了全程托管、劳务托管和订单托管为主的“三托管”服务,在不流转土地的条件下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襄阳正大、襄阳鲁花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龙头带动模式,依托组建农民合作社,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生态、安全种养基地。此外,还探索了企社共建、农业共营等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
截至2015年底,襄阳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33.98万亩。其中,转包98.81万亩,出租79.07万亩,转让21.47万亩,互换20.99万亩,入股8.76万亩,其他形式4.86万亩;全市规模经营面积128.32万亩。2015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中,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面积达到159.88万亩,占68.33%。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襄阳市以“中国有机谷”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强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新装备、绿色增产、健康养殖等先进生产理念,建设一批循环农业示范项目。
位于襄州区龙王镇的襄阳市喜旺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建设猪场的同时,投资建设猪粪生物发酵系统,利用污水管线、污水泵直接将发酵好的猪粪向藕池、鱼塘、果园和菜地排灌,做到猪场生产无污染、雪藕种植有肥料。浅水雪藕套养泥鳅,使每亩藕池每年增收6000元,套养肉鹅30只,为每亩藕池增收近1000元。
南漳县抢抓“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和纳入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的机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目前已拥有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3张、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15张,有机认证基地面积32754.84亩,有机转换基地面积78254.2亩,品种涵盖茶叶、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天麻等。
南漳县五官山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广“四机集成”和“绿色防控”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采用茶园立体养鸡的生态种养模式提高产品品质,其生产的“五官山土鸡、土鸡蛋”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年产土鸡蛋870万枚,出笼土鸡15万只,实现产值2300万元,养鸡社员每户平均14.3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带动全村年产干毛茶1.02万公斤,实现产值245万元,茶农人均收入4.7万元。
推荐阅读:新机制下今年百姓玉米会卖难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