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因在非医疗机构注射“肉毒素”后导致神经中毒的案例,再次暴露美容整形业内乱象。相关部门不仅应及时发布提示,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法正规的美容产品和服务,还应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消除监管盲区,让爱美的行业真正美丽起来。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药品生产和进口企业应指定具有生物制品经营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作为A型肉毒毒素制剂的经销商;药品批发企业只能将A型肉毒毒素制剂销售给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医疗美容机构,未经指定的药品经营企业不得购销A型肉毒毒素制剂。
然而事实上,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却仍提供注射美容服务的机构不在少数。一方面,不少消费者在夸张虚假的营销广告诱导下,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极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在巨大利益驱使下,缺乏资质的美容场所也尝试“跨界经营”,甚至让没有行医资格的人穿上白大褂、拿起针管,罔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干起专业要求较高的活。
美容行业不能处于三不管的“灰色地带”。医疗美容本属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但非法美容往往出现在如美发店、美甲店、会所、工作室、美容院等非医疗机构中,超出卫生部门管辖范围。而工商、药监等部门又无法对美容整型的业务进行监管。监管的缺失,导致行业违法成本低,非法行医不能得到有效震慑和治理。
目前,我国的美容整形市场越来越大,消费需求旺盛,各路商家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工商、食药监、卫生、公安等部门应跨部门协作、联手出击,从出台行业标准到生产购销、行医用药,实施全流程、无死角的监管,让假药无处藏身,让冒牌医师和非法机构无立锥之地,从而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安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