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警惕:中国式陪读“弊大于利” 让孩子长不大

2017-04-07 01:09:07来源:光明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的最大期待,陪读成为“助力”孩子前进的方式。日前,一家媒体社会调查中心对2003人进行调查显示,69.4%的受访者表示“家长陪读现象普遍”,18.6%则认为“非常普遍”。

受访专家:中国教育协会会长 顾明远

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康丽颖

家长陪读牺牲大

宋妍(化名)在天津就读高三。从高二开始,她的母亲便辞职在学校附近租房,全心全意陪她读书。宋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陪读现象在她们高中很普遍,来自郊区、外地的家长都选择陪读,在学校附近小区租房,给孩子做饭,监督学习。像宋妍妈妈这样放弃工作的比比皆是,有的不惜以夫妻分居、丢下生意等为代价。

“孩子能考个好大学,这比什么都重要。”宋妍妈妈称,高三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陪读一方面能监督她学习加把劲,另一方面能保证吃得有营养,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有家长在身边也能及时排解。记者了解到,陪读现象还衍生出个“大市场”,租房陪读、买房陪读、请假陪读、跨市陪读等各种服务,跨国陪读甚至还提供全程服务,价格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调查显示,高中阶段的陪读频率最高,占53.2%。小学阶段为36.3%,大学本科阶段占8.4%,研究生阶段占1.2%。

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压力太大了,总觉得自己不努力学习就对不住爸妈的付出。”宋妍表示,父母两地分居,母亲也放弃了工作,只要没考好,自己都会哭很久,不敢面对母亲。正在读初二的刘翔说,每天放学妈妈都守在他身边,感觉像被监控了一样,特别压抑。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大。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指出,陪读经济投入高、家长期望大,这会导致孩子紧张、焦虑,尤其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成长阶段,他们都需要自己的空间,过度关注会侵犯其心理空间,令他们厌烦,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在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看来,“中国式陪读”没有必要,上学读书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到校安全和自我管理。康丽颖表示,父母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需要提倡的。陪读中过多的监督、约束和保护,总的来说“弊大于利”。

康丽颖表示,“陪读”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自我探索、自我努力,家长过多参与,为孩子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束缚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时间一长,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不利。

培养孩子内在动力

康丽颖表示,要不要陪读取决于孩子和家庭情况,家长要理性看待,从现实出发,考虑当下环境和生活状态,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若其本身在学校生活得很好,心理素质也过硬,家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陪读。

此外,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中注意培养其内在动力,激发积极性,形成良好品质,而不是靠外在监督“揠苗助长”。家长应摆正心态,不要过分追求成绩,给孩子造成压力。要为孩子创造阳光、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因为工作忙而忽视关心孩子,要为他们树立学习榜样,少玩手机。家长不妨在孩子学习时,陪伴左右,一起学习工作,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专家最后表示,现在重点校和薄弱校的教育投入和师资力量差距依旧存在,家长舍近求远择校陪读也可以理解。所以教育部门也应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减少陪读现象。媒体也有责任引导,呼吁家长转变观念,才能更放心地让孩子自由飞翔。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内容...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