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60岁,刚刚退休,原本以为可以享享清福,不料却得了一场怪病。起初是右侧肩痛,2个月后左侧胸部也开始疼痛,本以为休息休息就会慢慢好转,谁料疼痛逐渐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连胃肠道功能都受到影响,还常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于是,老王开启了漫长的求医之路,拍片子、验血、做B超……从头查到脚都没有发现明显的疾病,这可愁坏了老王和他的家人。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王得知心理因素也会引起身体疼痛,于是来到心理科进行检查。医生在详细了解老王的病史及进行相关检查之后,诊断老王可能患有躯体症状障碍。随后老王遵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抗抑郁药物,一段时间后,全身的疼痛、不适感还真消失了。那么,什么是躯体症状障碍?它是怎样发生的呢?
为什么会发生躯体症状障碍?
像老王这种并没有明显疾病,但却出现全身疼痛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由于患者在童年时期遭遇某些冲突,疼痛就会成为成年后心理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比如在医生问及老王的成长经历时,他很感慨地说了一句,“医生,如果你不问,这件事我是不会和任何人提起的”。原来老王年幼时,他的父亲经常会以各种理由,甚至毫无理由地暴打老王,所以老王的童年伴随着疼痛。在这次发病前,老王的女儿刚刚怀孕生了宝宝,这件原本开心的事让老王再次回忆起童年的创伤,身体疼痛也就随之而来。
2、人格理论
人格是指人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有人具有疼痛易患人格,就会表现得比较敏感、容易紧张,对自身躯体的状况过度担心,还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神经质的特征。上文提到的老王就会将身体的轻微不舒服无限放大,一旦出现某些症状,就会担心是不是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出现逛医行为,反复到不同医院进行检查,听不同医生的解释,但最终找不到答案,症状反而越来越重。心理医生利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给老王做了个人格测试,结果显示老王疑病、抑郁亚量表的数值明显高于正常数值,同时做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测试结果显示,老王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数值明显升高。
3、生物学理论
任何心理现象都有器质性基础,躯体症状障碍也是如此。有研究发现这类患者血液中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出现异常,而且存在感觉阈值下降、感觉敏感性增加的情况。在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磁共振检查中发现,患者如果看到负性情绪图片,其大脑反应会强于普通人;如果看正性情绪图片,其大脑反应会弱于普通人。而给予患者疼痛刺激时发现,患者在观看负正性情绪图片时的大脑反应比观看正性情绪图片时的大脑反应要强,这说明患者的情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疼痛症状。
4、继发性获益
疼痛的持续存在还可能与经济补偿,配偶的关注度等继发性获益有关。当疼痛可以帮助患者获益时,患者的疼痛行为就会被强化,而当疼痛被视而不见或因疼痛会受到惩罚时,患者的疼痛行为则会被抑制。临床上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即孩子出现持续性腹痛,进过反复检查却找不到病因,后来发现孩子的父母原本打算离婚,当孩子出现腹痛时,将父母的注意力从离婚转向对孩子的照顾,孩子由于这种继发性获益而尝到“甜头”,腹痛就会不自主地(潜意识层面)出现。
根据什么诊断躯体症状障碍?
尽管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是根据医生和患者的访谈而诊断的,但是客观地讲,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5版(DSM-5)发布了新的诊断标准,在原来躯体形式障碍的基础上有所调整,提出了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标准:
1、患者出现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并为此感到非常痛苦,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2、出现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相符的想法、焦虑或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求治疗方法;
3、症状时间通常超过6个月。
由此可见,上文中的老王就表现出多种躯体症状,检查后却没有明确病变,而他又习惯于把症状放大,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看医生。如果患者排除了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就应该考虑是否患有躯体症状障碍。
怎么才能治好躯体症状障碍呢?
躯体症状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除此之外还有物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前面提到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会出现异常,而抗抑郁药物则主要作用于这两类神经递质,所以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是首选的方法。SNRIs和SSRIs两大类抗抑郁药是临床治疗中最为常用的。
SNRIs,即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其主要包括度洛西汀、文拉法辛两种成分。因为SNRIs同时作用于两种神经递质,且可调节疼痛下行传导通路,所以可以缓解慢性疼痛。而SSRIs,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包括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成分,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没有相应器质性病变的躯体症状。不过,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症状表现、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符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2、心理治疗
常用的临床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也可根据参加治疗的人数分为个体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躯体症状障碍患者识别习惯性的负性思维,以积极的想法或应对策略取代负性思维;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则是帮助患者了解成长经历和防御机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如上文中的老王就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治疗逐步正确认识自己的童年经历,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对疾病形成的影响进行逐渐调整,学会科学应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