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妈妈们什么时候感觉最棒?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在我觉得自己被需要的时候!孩子遇到问题,我就是他的‘超人妈妈’!”这种“需要”和“被需要”就像一条温暖坚固的纽带,将妈妈和孩子紧密联系在一起。
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一切也悄然发生变化:以前的“小尾巴”变成了话不投机的“小冤家”。失落之余,父母也不自觉地和孩子一起进入“逆反期”:你越不让我管,我偏要管。这下,硬碰硬可就在所难免了。
难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的“超人梦”就不能继续了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不过策略上可得有所调整啦!
从“掌控者”成为“引导者”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下“青春期叛逆”到底是什么。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走向成年的一个过渡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不愿再处处受制于父母,希望能独立解决问题、作出选择,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要是爸妈不答应,哼,那就闹一场吧!
知道了这些,爸妈们就会明白其实并不是孩子不爱你了,他们只是想奋力摆脱“乖宝宝”的身份,但有时难免用力过猛。所以这时家长们的策略也应该“投其所好”:给孩子充分的尊重、适度放手,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在大方向给予指导,做一个理性的引导者。
想做“引导者”,“身正”很重要
做个好的引导者可不容易,首先就得自己“身正”:不仅要言行合一,还要讲理性懂科学。就拿“吃”来说,餐桌上的健康是每个妈妈最关注的事,但有个词叫“关心则乱”。不少谣言制造者就是瞅准这一点,食品谣言才得以在网上大行其道,比如“喝牛奶易致癌”、“猪血、木耳可以防霾”、“海鲜加维C等于毒药”等等,不少妈妈都曾在饭桌上“科普”过这些“知识”。但随着食品安全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也逐渐认清了这些传言的真面目。今年的315晚会就现场辟谣了“纸巾搅拌让汽水褪色”实验。专家不仅指出类似实验用的都是“假纸巾”——实则是吸附力极强的色母片,而且实验结论也极具误导性。最后还科普了一把,表示不论是带色饮料还是食品,只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食品色素就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可以放心食用。
你看,类似这样的食品谣言不仅给父母平添了不必要的恐慌,更关键的是它们给孩子传递了一个很不好的信息——“爸妈的话也不可尽信啊”。所以以后再碰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一定要冷静、理性,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尤其当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有判断力的时候,家长也得跟着一同学习和进步,多交流、多思考。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通过更平心静气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您的顾虑,更重要的是,这种负责任、讲事实的处事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让他们知道,未来如果和别人产生分歧,应该如何处理和沟通。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也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即使在青春期,父母的“超能力”也可以继续发挥效力,只不过这时候的“超能力”的重点不在一味训导和管束,而是“适度放手、充分尊重、理性科学”,用积极引导的方式,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