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媒体“曝光”高铁售卖“暴利盒饭”。记者很仔细了算了笔账:20元的包子套餐,成本在6元左右;45元的杏鲍菇炒牛肉饭,成本最高16元;而15元套餐的成本仅为5至7元。但看完这个账单,网上压倒性的声音不是跟风批高铁,而是嘲笑记者的算账方式。代表性的声音是:如果这就算暴利,那满大街的饭店都没法开了。
曾几何时,吐槽铁路盒饭贵是一种网络“主旋律”,只要一有人批评铁路的暴利,往往也是点赞者众。但同样的选题,同样的视角,如今效果迥异。直接的原因在于,媒体的批评角度确实大有问题,在市场经济之下,判断一个商品是不是暴利,当然不能简单算物料成本,而要考虑品牌、服务等综合因素。如果只能按照物料成本定价,那谁还愿意开饭店、做企业呢?媒体的批评违背了基本的常识,当然就没法说服网友。
事实上,高铁盒饭并非无可非议,正如很多网友提出的,贵不是问题,难吃才是问题,也就是说性价比不高。几十块钱的高铁盒饭,为什么还不如免费的航空餐呢?小小一盒饭的背后,其实涉及不同的运作机制。
众所周知,航空餐饮已经是高度市场化、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航空餐虽然免费,却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重要服务。各航空公司为了自己的口碑,也会尽可能地提高饭菜口感。当然,很多人觉得航空餐好吃,可能还有心理因素影响。因为免费,所以乘客的心理预期没有特别大,就容易觉得口味还凑合。
反观铁路,虽然近年也在逐步市场化,有些高铁线路的价格开始走出“一刀切”模式,可以根据客流状况调价。但总体而言,铁路领域的市场化还处于初级阶段,高铁没有“讨好”消费者的强烈意愿,高铁服务“只此一家”,你爱坐不坐,饭菜你爱吃不吃。但相比航空,高铁的准点率和票价还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消费者对高铁饭菜这样的“小节”就更为宽容。而且高铁旅程通常只有几小时,不像过去动辄十几个小时,车上吃饭对很多人而言不再是“刚需”,对饭菜性价比也没有过去那么关注了。
高铁盒饭在舆论场中的命运变迁,可以得出多重启示。首先网友并非不讲道理的情绪动物,过去吐槽高铁盒饭,是因为以盒饭为代表的铁路整体服务“性价比”太低,而当高铁速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体服务有所改进,大家也就对高铁盒饭的“暴利”没那么苛刻。
其次是对于高铁方面而言,如果要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或许就有必要借鉴航空公司的经验。盒饭虽小,但对于消费心理的影响很大。提升盒饭的“性价比”,会进一步改善高铁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随着票价市场化运行的推广,能不能改善各种服务细节,提高消费者认同,将会是高铁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