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把疗效吹得神乎其神 别掉进虚假广告陷阱

2017-05-02 16:53:23来源:人民健康网

把疗效吹得神乎其神 别掉进虚假广告陷阱

4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10起虚假宣传广告,全部来自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领域。通告称,这些广告宣传内容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夸大宣传治愈率或有效率、利用患者名义或形象做功效证明,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近年来,有关部门每年都会通报虚假宣传广告,但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肃惩处;老百姓也应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不轻易掉入虚假广告的陷阱。

虚假广告坑人无数

山东烟台的陈先生多年来饱受白癜风的困扰。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款专治白癜风药膏的广告,文章称产品“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采用纳米技术,能深入皮肤,改变基因构造,3个月根除白癜风”。文章还采访了“中央首长保健医师孙某某”,看着既权威又实用。陈先生动心了,马上下了订单,收到药膏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涂抹,不一会便出现刺痛、红肿,几天后开始脱皮,此后再无其他变化。陈先生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打电话投诉,却再也联系不到对方;上网搜索代言专家,竟查无此人;到专利局网站查询专利号,发现也是假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夏雨博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早在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规定就指出,治疗癌症、癫痫、乙肝、梅毒、白癫风、牛皮癣、红斑狼疮等12类疾病的药物,不得发布广告。可见,忽悠陈先生的广告明显违规。夏雨还说,工作中经常听到患者抱怨“一不小心就被广告坑了”。有患者拿着鼓吹“安全、平稳降糖”的中药来咨询,仔细一看竟含西药成分,乱服可能造成血糖波动。

国家食药监总局此次曝光的虚假宣传广告包括4起药品、3起医疗器械和3起保健食品广告。比如,贵阳济仁堂生产的处方药“疗癣卡西甫散”宣称,“坚持喝上一个月,顽癣一次从根断,确保20年不犯”;郑州弘德堂生产的“远红外贴”宣称,“越重越管用,97%的人使用一个月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郑州轩生堂的保健食品“四怀糖脂安胶囊”宣称,“服用25天,血糖平稳下降,服用50天,血糖得到控制,服用75天,胰岛功能改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教授刘世霆指出,虚假广告让患者误以为某个药能药到病除或包治百病,选择药物时受到错误的诱导。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表示,虚假广告涉嫌欺诈,使公众对相关产品的信任度降低。很多人被忽悠买了一屋子的产品,不仅损失大量钱财,还可能吃坏了身子。

七大陷阱误导消费者

仅2015年上半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就监测发现37万条严重违法广告。三位专家表示,面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虚假广告,老百姓必须擦亮眼睛,以下这些花招往往是虚假广告的常用伎俩。

过分强调疗效。“3个月治愈”“一次性根治”“长期控制病情”等是典型用语。比如,此次通报的昆明中药厂生产的处方药“癫痫宁片”宣称,“起效迅速不复发,不论病程长短及不同病因,服用8至10天就有明显效果”。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疾病的确可以做到药到病除。但由于医学还具有很多局限性,许多疾病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只能控制发展和恶化,过于强调“治愈”“根治”的,一般都是骗子。

用伪学术包装产品。关键词是“国家专利”“国际医学成果”等。很多广告明确指出“治愈率99%”,实则并无临床证据支持。医学信息是不对称的,公众很难辨识不实表述,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困扰,面对这些说法更愿选择相信。

完全忽略不良反应。此次通报的“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就在官网宣称“数万名患者临床服用效果较好,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但“是药三分毒”,任何药都不可能做到无任何毒副作用。

过分夸大适宜人群。比如,有些抗骨质疏松药仅作用于特定人群,但虚假广告往往打着“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幌子,扩大销路。

滥用科技前沿,鼓吹神医神药。有些广告充斥着玄之又玄的词语,比如“纳米”“端粒酶”“远红外”等。很多词语只是药理学或生理学概念,并未实际用于临床。更有甚者,自创一些伪科学词汇,让普通人感觉特别“高大上”,进而上当。中医药领域是虚假广告重灾区,“神丹”“神贴”“祖传秘方”等说法,常被用来鼓吹“神医神药”。

近似药名,“李鬼”冒充“李逵”。夏雨说,有些药品以其他知名常用药的商品名为基础,加上一个词或一个字,比如“新”“超”等,借用人家的名气。比如,沐舒坦口服溶液是家庭常备药,用于儿童祛痰,但市场上还有一个药叫“新沐舒坦”,包装和广告设计都与前者极为相似,成分却不同,用法、用量差异较大。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到药店可能稀里糊涂就买了后者,却习惯性地按前者的量给宝宝服用。新沐舒坦属于非处方药,虽不是假药,却可能影响治疗。

假专家“站台”。有些广告中的专家很不可信,身份往往造假,他们大多打着“协和”“北医”“解放军总医院”等旗号,骗取信任。由于公众缺乏分辨能力,认为有名字、有单位就是专家,结果轻信其推荐的药品。

严惩才能痛改前非

孙忠实认为,虚假药品广告屡禁不止,根源在于惩罚力度不够。《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处理是暂时停止销售,“这个处罚太轻了”。他建议,加大监管、惩治力度,要暂时停止生产,才能让违法者有压力去痛改前非。刘世霆表示,像“多少天就能治好”这样的虚假宣传内容,很容易查证,一旦认定责任就要严惩,让违法者的风险大于受益。

目前,药品广告的审批权在食药监部门,监督检查权在工商管理部门。对于违法广告,食药监会向工商部门通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后者依法惩处。孙忠实呼吁,两部门应在立法、监管、处罚等方面加强协作,从严制定政策法规,预防为主,而不是出了问题回头整治。

夏雨表示,还要宣传合理用药概念,提高公众、媒体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认知度。建议大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适应症和自身情况选药,不要相信广告中过分夸大的疗效,也不要盲目听信病友推荐的药品及其疗效。

专家们总结出公众买药时要记住的3点原则。1.《广告法》列出的禁用词要熟记:“最”,如最新科技;“一”,如全国第一;“级”,如世界级、国家级;“首/家/国”,如独家配方、世界领先、首款产品等;权威相关,如专供、专家推荐等。

2.虚假药品广告主要集中在难治、无特效药、有病耻感的疾病上,比如癫痫、阳痿、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等。这些患者要了解健康常识,对所患疾病和治疗前沿有所了解,如有疑问应询问医师或药师。

3.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有专门的查询平台。如被药品广告说动心了,不妨先查一下,看有无药品批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处方药不允许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只能发布在专业杂志。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胃药疗效差?或因顺序错了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病已经成...【详细】
美国报道:半数抗癌新药被夸大 《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刊登一项研究发现,一...【详细】
补药怎么吃最不损失疗效? 冬天,很多人会炖点补品,人参、冬虫夏草、肉苁蓉...【详细】
中国明确仿制药质量和疗效需达到与原研药一致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王思北)为提升中国制...【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