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疫苗已广泛应用于儿童疾病的预防,但公众对于疫苗的不良反应仍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近日,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媒体沙龙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吴疆表示:“应正确认识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切勿因噎废食。”
吴疆表示,作为药品的一种,疫苗具有药品的特性——既有治疗效果,也有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极少发生,即使发生也多数属于“一般反应”。这种“一般反应”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没有后遗症,通常不需要处理,一般1~3天就会自动消失。
以肺炎链球菌疫苗为例,常有儿童家长在门诊咨询是否应该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他们担心接种这种疫苗,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风险。对此,首都儿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任晓旭的回答是:“我建议打。与罹患疾病的过程相比,还是注射疫苗的效益成本更低,预防更划算。”
吴疆也认为,注射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儿童虽然可能会出现常见的一般反应(如发热或接种部位红肿),但这可以规避罹患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风险。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注射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概率极低,但需要及时就医处置。对于极少数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儿童,国家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接种者的权益,为保障儿童健康,减轻疾病负担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吴疆提醒。
最后,任晓旭强调:“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有资质的正规接种点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时,要如实告知预防接种医生该儿童及其家族的过敏史以及近期的健康状况,以便预防接种医生可以更加科学地做出能否接种疫苗的判断,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接种疫苗之后,不要马上带孩子离开接种点,一定要停留30分钟,目的是观察是否有突发不良反应,确定无反应后再离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