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以奇诡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异幻的世界。随着人们对《西游记》文化的深入探究,又惊奇地发现《西游记》与李时珍有着紧密的关联。《西游记》中涉及中医、中药的故事很多,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李时珍及《本草纲目》进行叙事,令人拍案叫绝。在《西游记》全书100回卷中,有50多回涉猎中医药和养生学内容,阐述医理药理、咏赞药膳的诗词文赋多达80余处,读来脍炙人口,别有一番情趣。
吴承恩与李时珍的结缘
湖北蕲州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也是吴承恩撰写《西游记》的成书地。据考证,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秋,吴承恩到蕲州出任荆王府纪善,当时荆王府的王爷正是第五代荆王朱翊钜。王爷喜欢舞文弄墨,热情接待了吴承恩,在宴席上吴承恩结识了比自己小14岁的名医李时珍,便有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席间,李时珍见吴承恩身弱体衰,回去后便以人参、沉香、枣皮、当归、茯苓、麦冬、川芎、五味子、忍冬藤等32种药材,配七成陈年谷酒,泡制成药酒赠给吴承恩。这种药酒有强筋壮骨、祛风活血、补血健脑、滋阴壮阳、静神安眠、益寿延年之功效,吴承恩坚持饮用,不仅一扫怏怏病态,而且身体一天好过一天,精神焕发,耳聪目明,写作精力充沛。所以说西游记成书也有李时珍的一份功劳,两人因此成了忘年交。
吴承恩从李时珍那里学到了很多医药学知识,在创作《西游记》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运用了很多中医药知识。当时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吴承恩在写《西游记》,二人都在写后人眼中的旷世奇书,同是著书立说人,情投意合,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他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一起到当时属蕲州治下的圣山、名山、药山等地探奇览胜、行医采药,各得其所。《西游记》中许多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的医药故事,都是来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只不过将文字、地名、人名等略作变动。
《西游记》《本草纲目》与武穴匡山
吴承恩是文人,李时珍为医生,两个不同的行当,怎么会都与湖北武穴匡山密切相关呢?
湖北武穴匡山由横岗山、太平山、层峰山、五峰山和灵山五座大山组成,横跨蕲春、黄梅和广济(今武穴市)三县,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南庐北匡”之盛誉。这里既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又有变幻莫测的云海;既有神奇多姿的飞泉瀑布,又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这里春季鸟鸣蝶舞,百花争艳;夏季清风拂绿,云海翻浪;秋季霜染红叶,野果飘香;冬季红梅傲雪,银装素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匡山雨量充沛,气候宜人,云雾缥缈,时隐时现,宛如仙境,有时脚下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有时山上暗无天日,情趣异常,给人一种独特的神奇之感。
匡山珍奇异兽出没,奇花异草芬芳。据统计,匡山有木本植物260多种,草本植物210余种,中草药600多种,银杏、水杉、七叶一枝花、一柱香、何首乌、黄精、茯苓、仙鹤草、猕猴桃、山楂、野山桃等珍稀植物都能在匡山找到。匡山山高云深,草木茂密,飞禽走兽繁多。天上飞的有苍鹰、猫头鹰、啄木鸟、野鸡、蜻蜓、蝴蝶等80多种鸟类和昆虫类,地上走兽有老虎、豺狼、金钱豹等120多种兽类及爬行类动物,水中游的有蝾螈(象娃娃鱼)、乌龟、鳖、癞蛤蟆、蜥蜴等60多种水生类动物。
匡山是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的出生地。禅宗三祖、四祖、五祖和六祖都曾在匡山一带修行和卓锡,并传授衣钵。历代诗人和帝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徐霞客和乾隆皇帝等都到过匡山,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匡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千古流传的神话传说、如诗如画的名胜古迹和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山形地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等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提供了写作源泉。因此,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武穴匡山是《西游记》的发源地、《本草纲目》的标本山。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药材大部分来源于横岗山,他总是背着竹篓、拿着药锄行走在武穴匡山之间,采药行医,呕心沥血著书。《黄州府志》记载了李时珍留下的诗《登横岗山采药》:“背篓提锄上大岗,为修本草记端详。奇材多在云崖里,好药偏生虎穴旁。就叶和根身整取,析疑辨味口亲尝。连朝满荷归僧榻,共话岐黄蝶梦香。”荆王府纪善吴承恩经常陪李时珍寄居匡山,运筹帷幄写《西游》,有吴承恩的诗《送人游匡庐》为证:“问君匡庐有几高,青天一道挂飞涛。何当作我芙蓉项,接取银波润采毫。”事实证明《西游记》和《本草纲目》这两部旷世奇书与武穴匡山有着不解之缘。
《西游记》中的李时珍元素
《西游记》中大量引用了李时珍行医治病的手法、用药方法及《本草纲目》的偏方,可见作者中医学的底蕴非同一般。
如《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中,孙悟空一行来到朱紫国后正遇国王患病,孙悟空便扮作医生去为国王治病。孙悟空向众人讲解了中医四诊合参的道理:“医门理法至微宏,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孙悟空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国王患了双鸟失群之症,实际上是惊恐症、忧郁症和消化不良症,然后用大黄、巴豆、锅底灰、马尿做成乌金丹,让国王服下。国王因正在吃粽子时闻听妖精赛太岁抢走了他的皇后金圣官而受了惊吓,把那粽子凝滞在内,因而苦疾三年。人受惊恐和风寒,容易造成肠胃不畅,加之食用了粽子这种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孙悟空所制乌金丹中的成分,马尿腥臊,人闻后就想吐,大黄、巴豆是泻药,锅底灰主要成分是炭粉,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人体内的一些毒素。因此,国王服下乌金丹后,药到病除。用药方巴豆、大黄通闭塞,破结肠,正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偏方,非深谙医药者难以写出。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中,孙悟空在朱紫国为国王诊病时说,国王“如果不敢见我,我可以悬丝诊脉”,恰好是由李时珍当年为王妃悬丝诊脉治好疑难杂症的故事演化而来。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李时珍入宫给皇室和贵族看病,因不能直接切脉,只好用根丝线拴在病者手腕处诊脉,叫做“丝线诊脉”。
《西游记》第六十九回中,国王问众官道:“马兜铃是何品味?能医何症?”时有太医院官在旁道:“主公,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炎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血蛊,补虚宁嗽又宽中。”国王笑道:“用得当,用得当。”文中对中医药知识和脉理药用的叙述真是精彩绝伦。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中,多目怪为了毒死唐僧师徒四人,特制了一种毒药,制法如下:“山中百鸟粪,扫积上千斤。是用铜锅煮,煎熬火候匀。千斤熬一杓,一杓炼三分。三分还要炒,再锻再重熏。制成此毒药,贵似宝和珍。如若尝他味,入口见阎君。”这些章节把中医学切脉精要、症状、主何脏腑、制药方法说得在情在理,如无相当的医学根底是断然不行的。
再看《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那顽猴“扯葛藤”、“采花觅果、捉虱、理毛”、“煨山药,煮黄精,捣茯苓薏苡”等动作和植物描写,没一样离开蕲州和武穴匡山的影子,且“山药、黄精、茯苓、葛根”既在《本草纲目》中屡屡提到,又在武穴匡山处处可寻。
《西游记》中的本草
在《西游记》中,有关中医药的故事随处可见,并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许多诗中巧妙地采用了中药名,阐述医药药理的诗词文赋有80多处。如第二十八回里,有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与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战斗时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种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对方战败后的惨烈场面,耐人寻味。第三十六回“必猿正处诸缘状,辟破傍门见月明”中,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种种艰辛磨难,表明决心时,巧用中药加以阐述:“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山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诗中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等9味中药,这些药名生动地描述了《西游记》取经过程的情节,将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匠心妙笔,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第二十一回中,孙悟空在与黄风怪交战中被伤到眼睛,眼珠酸痛,眼泪汪汪时,老者给孙悟空的“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风眼。第九十五回中,玉兔将广寒宫的捣药杵当作随身作战的兵器等等。
以上中草药名和药具,都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找到。《西游记》中涉及中药名称、性味、功能等的例子不胜枚举,作者甚至还将黄精、山药、竹笋、龙眼、胡桃、莲子、枸杞等等搬上国王和妖魔鬼怪的筵席,真是妙不可言。同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关“述药菜谱”也均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极大地丰富了《西游记》的生活内容,突出了地方特色,也因此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情趣和感染力。如第八十六回讲述孙悟空与猪八戒救下山中樵夫儿子后,樵夫摆席答谢,全是地道的素菜药膳:嫩焯黄花菜,酸齑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漉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上,倒灌窝螺扫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清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娥儿飞上板荞荞。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这些素菜中的黄花菜、马齿苋、雁肠英等30多种菜名都是独具蕲春、武穴、黄梅等地方色彩的野菜名,带有浓厚的方言俚语。如果作者不熟悉蕲州的生活习俗,没有蕲州本草文化的积淀,是绝对写不出这种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药膳菜谱。
综上所述,《西游记》不乏浓浓的湖北蕲州和武穴匡山元素,吴承恩的《西游记》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渊源极深。《西游记》作者别出心裁,用文学的笔触融合传播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中医药文化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西游记》作者没有深谙医药之道,没有蕴藏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没有中医人文氛围之熏陶,没有耳濡目染中医文化之浸润,没有在湖北蕲州和武穴匡山的生活经历,是绝对写不出《西游记》这部鸿篇巨制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